——所谓胜衣……能穿起成人的衣服……真的是……蛮牵强的。
皇帝对其他皇子的确不上心,想着分封,不过是因皇太子年纪尚少,怕万一有意外,有其它皇子在京,引得朝臣不安份——皇太子年少,必然倚赖外戚。
……有吕氏的例子在前,刘氏宗室若是借此生事……
皇子与诸侯王,终究是不一样的。
——皇子的身份并不太受约束,而诸侯王……自孝景皇帝中二年开始,便失去了治民之权,连王国的官吏都是由天子为其所置。
可是……这一切都是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皇帝是在考虑自己的身后事。
既然病情好转了,皇帝自然不乐意封建诸侯王——哪怕只是考虑税赋!
——漠北大战之后,朝廷的兵马损失巨大,正是亟需用钱的时候,皇帝怎么可能愿意多出几个诸侯王,分薄自己的收入?
——哪怕那是他的亲生儿子!
封建诸侯便是分民、分土。分民,诸侯要食民所纳的算赋,分土,诸侯要食所封之国的地租。
多封一个诸侯,天子便少一份租税收入。
更何况,病情刚刚稍好,天子便再次准备派大军出征。
——这个时候,天子怎么可能想分封皇子为诸侯王?
虽然丞相、御史大夫所说的理由也不无道理,但是,与战事将需要的耗费相比……那些虚名……天子还真的不看重!
——只是,谁会想到,群臣竟会那样坚持?
——究竟为何坚持?
霍光每次想起那次请封皇子的事情,都觉得胆战心惊——看着那几份奏疏,一次次地将霍去病的奏疏抬出来,重复了一遍一遍……
——什么是帝王心术?
——这般一呼百应……
身在禁中,霍光不敢与兄长通信,只能背着天子,悄悄与大将军沟通。
……结果……
大将军很认真地听他说完种种隐晦的担忧,最后,只是微笑着摇头:“没事的。光毋需如此忧虑。”
他相信卫青不会坐视霍去病陷入困局,心下稍安。
事实也证明,天子除了那么一声“冠军侯”之外,倒也没有任何针对霍去病的动作。
当然,也许,与霍去病不在京,不无关系。
——出征匈奴的打算是在甘泉宫定下的,随后,霍去病便直奔塞上,收拾士马,准备出击。
那份奏疏是霍去病抵达塞上之后,由其长史还京送呈的。
当时,霍光始终不明白——他的兄长究竟在想什么?
——为什么要上这样的奏章?
——即使是因李敢击伤的卫青一事,担心世人以为他们舅甥反目,当众射杀李敢,也足够了!——何必挑衅天子底线?
……
无论如何,天子同意了册封皇子为诸侯王。
四月十九,丙申日,公卿大臣奏未央宫:“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昧死言: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臣昧死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礼仪别奏。臣昧死请。”天子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