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 第一章 感悟国学经典品味大师魅力与国学大师学智慧(第1页)

第一章 感悟国学经典品味大师魅力与国学大师学智慧(第1页)

%国学的智慧,是中国人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国学并不邈远,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相关。正如于丹教授所言,国学一旦为我们的生命体验所激活,那温暖的气息便流荡在心灵,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失落甚至绝望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文化就是拯救自己的一种力量。

1.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其意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相传出自《孔子问礼》这样的一个典故: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善良是为人处世的一种能力,它能够洞察人心的善恶,能够磨灭心灵深处罪恶的念头。善良的人,自然拥有一颗温暖的心,待人接物自然可以心平气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善良不同于混淆黑白、忠奸不辨、是非不分,亦不是纵容和无原则性地宽容,更不是懦弱的表现,它是一种洞察世事的智慧。

其实,善良很简单,我们没有必要给善良扣上沉重的帽子和华丽的词藻,它不是沉鱼落雁的容颜,不是温文尔雅的言谈,不是腰缠万贯的金钱,更不是叱咤风云的特权;它只不过是生命中的一种成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是一种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自然,是一种不需要任何思考就能够作出的反应。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是无私的关爱与祝福,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洁的感情。正如培根所说:“向善的倾向可以说是人性中所固有的,如果这种仁爱之心不施于人,也会施之于其他生物的。”所以,善良很简单,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在我们的言谈举止中。

无论你是一个在时尚、喧嚣中成长起来的人,还是一个在平淡、清贫中生活的人,善良都会与你相伴。每一点时间,每一段经历,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探索生命真理的思想之源,都有我们倾爱自然,拥抱生活。善待一切生命现象的热忱和感悟。

傍晚,一个规模不大的小餐馆里,客人只有寥寥的三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还包括餐厅老板。由于食客不多的缘故,餐厅里的灯没有完全打开,里面显得有些昏暗。

餐厅老板站在柜台前整理账目,那个年轻人则手捧一碗炸酱面,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与老人相邻。餐厅老板偶然中发现,年轻人的注意力似乎并不在面上,因为他眼睛的余光一刻都未曾离开过老人放在碗边的手机。

事实果真证明了餐厅老板的判断。当那个老人再次侧身点烟的时候,餐厅老板看到年轻人的手快速而敏捷地伸向手机,并迅速装进自己的兜内。当老人转过身来时,他明白了一切,但他立即平静下来。

此时,那位年轻人已经试图起身离开。正在这时,老年人开口说到:“小伙子,请你等一下。”年轻人一愣:“怎么了?”“是这样,昨天是我七十岁的生日,我女儿送给我一部手机,虽然我并不喜欢它,可那毕竟是女儿的一番孝心。我刚才就把它放在了桌子上,可是现在它却不见了,我想它肯定是被我不小心碰到了地面上。我的眼花得厉害,再说弯腰对我来说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能不能麻烦你帮我找一下?”

年轻人刚才紧张的表情消失了,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对老人说“哦,您别着急,我来帮您找找看。”年轻人弯下腰去,沿着老人的桌子转了一圈,再转了一圈,然后把手机递过来;“老人家,您看,是不是这个?”

老人紧紧握住年轻人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你!真是不错的小伙子,你可以走了。”

餐厅老板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待年轻人走远之后,他过去对老人说:“您本来已经确定手机就是他偷的,为什么不报警呢?”

老人说;“虽然报警同样能够找回手机,但是我在找回手机的同时,也将失去一种比手机要宝贵干倍万倍的东西,那就是——宽容。”

这个年轻人是幸运的,他遇上了一位智慧而宽容的老人。相对于法律而言,宽容纯粹是个人的产物。正如这位老人,以一颗宽容的心,巧妙地解决了来自年轻人的伤害,既原谅了年轻人的过错,又保护了他的自尊。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时,我们不禁合起双手感谢上苍赐予他生命;当我们感到人生可贵时,又不禁合起双手向苍天祈祷生命的延续。其实,我们无权选择生命的长短,但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轨迹。任何轨迹都有起点,那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起点呢?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守住心中的那份善良,让它永驻,并世代相传。在人生的旅途中,请带着善良上路,因为善良就是你生命的守护神,她会为你带来幸运、友爱和人间最美的祝福!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句话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指出自己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扬言要杀掉敢于触犯龙颜的魏征,长孙皇后听后十分着急。如果用逆耳的“忠言”劝说李世民,李世民不仅不容易接受,反而会使事情弄得更糟。会说话的长孙皇后取顺耳之言规劝李世民。她说:“自古以来主贤臣直,只有君主贤明,当臣子的才敢直抒胸臆、有话就讲。今魏征敢于直言劝谏,全赖圣上贤明。”李世民闻后龙颜大悦,打消了杀魏征的念头。

长孙皇后就是善于运用了忠言逆耳的糊涂智慧才救了魏征。在职场中作为下属掌握这种先称赞其成绩,再委婉指出其不足的智慧,既照顾了领导的面子,也使领导易于接受。

在一个大集体中,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多和集体交流沟通,可以使自己得到改正提高,又可以提醒大家不要犯这样类似的错误,建立起一个相互学习的氛围,如此才能提高一个集体整体的素质,有利于高效性、学习性团体的建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努力改进,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师经是魏国宫廷里的一位琴师,经常给魏文侯弹琴。

一天,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背。”

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上的穗子撞断了。文侯问手下人说:“身为人臣却去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

文侯手下的人说:应该烧死他。”于是把师经带到堂下的台阶上等候。

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一句话,可以吗?”

文侯说:“可以。”

师经说:“以前尧舜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桀纣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君。”

文侯听后,说:“放了他吧!这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用它做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

只有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努力改进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王处长是一位刚刚提拔上来的新手。一次生活会上,他要求大家提提意见,大家碍于面子,没有人敢伸这个头。最后,处里的“元老”刘文革说了:“王处长到处里后,可谓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处里的工作现在已有了头绪。人比以往更团结,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只是最近大家手头有点儿紧张,希望王处长能替大伙解决解决。”王处长听到,意识到该给大家搞些生活福利,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而也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