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美国三个不好 > 第六章 冰雹地球在发抖(第2页)

第六章 冰雹地球在发抖(第2页)

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是五常市兴盛乡双井子屯,一走进村口,眼前一片片的砖头瓦砾堆便让人感受到了龙卷风的巨大威力。

整个屯子一大半的房屋已经变成了废墟,即便没有倒塌的房屋也大多没有了房盖和门窗,一些被吹落的铁质房盖已经被卷得像皱纸壳一样。一台停在两公里外农田里的拖拉机也被风卷到了村里,摔得严重变形。很多直径在20厘米以上的大树都被拦腰折断,部分电线杆也被吹得东倒西歪。

提起龙卷风和冰雹袭击的瞬间,65岁的村民吴老汉仍心有余悸,吴老汉说:“一个巨大的‘黑柱子’在我眼前快速地移动,而且‘黑柱子’卷着地面上的杂物一直在旋转,‘黑柱子’卷过的地方都变成了废墟,我就距离这个‘黑柱子’几米远,实在是太可怕了。”

本次龙卷风瞬间风力达到了16—18级,龙卷风经过的村屯,可以清晰地看到飓风吹过的路线和轨迹,仅在3—4分钟时间,龙卷风经过之处没有房屋幸存,附近村屯的农田也大面积被毁。

冰雹来临前的征兆

冰雹是春夏季节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冰雹出现时,常常伴有大风、剧烈的降温和强雷电现象。一场冰雹袭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那么如何预测冰雹和预防冰雹呢?对于冰雹的预兆,根据专家长期的实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预测冰雹的经验,只要掌握这几条要素,就能较准确地预知冰雹的到来,从而提前做好防雹准备。这些要素是:

(1)感冷热: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响冰雹猛”的说法。

(2)辨风向:下雹前常常出现大风而风向变化则烈。农谚有“恶云见风长,冰雹随风落”、“风拧云转、雹子片”等说法。另外如果连续刮南风以后,风向转为西北或北风,风力加大时,则冰雹往往伴随而来因此有“不刮东风不下雨,不刮南风不降雹”之说。

(3)观云态:各地有很多谚语是从云的颜色来说明下冰雹前兆的,例如“不怕云里黑乌乌,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红黄云下长白虫”,“黑云尾、黄云头,冰雹打死羊和牛”,因为冰雹的颜色,先足顶白底黑,然后中部现红,形成白、黑、红乱绞的云丝,云边呈上黄色。从云状为冰雹前兆的说法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雹”等,说明当时空气对流极为旺盛,云块发展迅猛,好象浓烟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这种云极易降冰雹。

(4)听雷声:雷声沉闷。连绵不断,群众称这种雷为“拉磨雷”。所以有“响雷没有事,闷雷下蛋子”的说法。这是因为冰雹云中横闪比竖闪频数高,范围广,闪电的各部分发出的雷声和回声,混杂在起,听起来有连续不断感觉。

(5)识闪电:般冰雹云中的闪电大多是云块与云块之间的闪电,即“横闪”,说明云中形成冰雹的过程进行得很厉害。故有“竖闪冒得来,横闪防雹灾”的说法。

例如,根据雷雨云和冰雹云中雷电的不同特点,有“拉磨雷,雹一堆”的说法;各地群众还观察到,冰雹来临以前,云内翻腾滚动十分厉害。有些地方把这种现象叫“云打架”。常常是两块或几块浓积云相对运动后合并而加强发展,往往有利的地形条件也加强了这种“云打架”的气流汇合;另外,在冰雹云来临时,天空常常显出红黄颜色。冰雹云底部是黑色或灰色,云体带杏黄色。有些地方有“地潮天黄,禾苗提防”(防冰雹)的说法。

(6)看物象:各地看物象测冰雹的经验很多,如贵州有“鸿雁飞得低,冰雹来得急”、“柳叶翻,下雹天”山西有“牛羊中午不卧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稳”等谚语。要注意以上经验一般不要只据某一条就作定断,而需综合分析运用。

冰雹来了怎么办

(1)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2)当冰雹来临时,如果你在户外的话,一定不能乱跑,因为冰雹很可能迎面砸过来。而且不要忘记一种十分重要的避险工具——衣服。在关键时刻,它能对你起到保护作用。头部是很重要的,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将衣服脱下,顶在头上、保护好头部。但不能弓背弯腰的跑,因为冰雹很可能砸伤你的背、颈等等,应该把衣服大致地叠一下,加高它的厚度,再注意保护好头部和颈部,然后再放在头上。

(3)如有打雷,不要在大树、高楼、烟囱、电线杆下躲避冰雹。

(4)如果所处的环境对自己不利的话,就一定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如干稻草、洗衣台、拌桶等等,这些可以成为你的避险工具。当发生大风冰雹时,你正好在室内的话,那么家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你避险的工具。例如木桌、抽屉、椅子等等,而椅子和抽屉则能更好的保护好头部,但铁锅、铁锹等导电的物品和容易碎的物品,绝对不能拿来当避险工具。

(5)尽量不去使用棉被,因为下冰雹时,通常都会伴随着雷雨,而且而棉被浸湿后,会变得很重,反而不利于逃生。而且没叠好的棉被,单层比较薄,也容易被大风掀开。如果在只有使用棉被的情况下,建议将它叠好再放在头上顶着。

(6)大风冰雹来临时,房屋很可能会坍塌,这时应该躲在房屋的支点边,但要避免靠窗的支点,以免窗户的玻璃砸下来伤着。

(7)行车中遇冰雹要降车速。因为正在行驶的车辆更容易被砸坏。通常遇到突发的冰雹,不要加速离开,最好先找个合适的地方停下来,至少也要降低车速,这样可以减轻或避免损失。

冰雹背景资料

中国冰雹灾害的地理分布规律

冰雹活动不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

(1)雹灾波及范围广。虽然冰雹灾害是一个小尺度的灾害事件,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冰雹灾害,几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灾的记录,受灾的县数接近全国县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冰雹灾害的分布相当广泛。

(2)冰雹灾害分布的离散性强。大多数降雹落点为个别县、区。

(3)冰雹灾害分布的局地性明显。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别是青藏高原以东的山前地段和农业区域,这与冰雹灾害形成的条件密切相关。

(4)中国冰雹灾害的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呈现一区域、两条带、七个中心的格局。其中一区域是指包括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两带指中国第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和第二级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是中国多雹灾带;七个中心指散布在两个多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高值区、华北高值区、鄂豫高值区、南岭高值区、川东-鄂西-湘西高值区、甘-青东高值区、喀什-阿克苏高值区。

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尽管一日之内任何时间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降雹时段。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70%集中在地方时13~19时,以14~16时之间为最多。

湖南西部、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一带降雹多集中在夜间,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多在中午降雹。另外,我国各地降雹也有明显的月份变化,其变化和大气环流的月变化及季风气候特点相一致,降雹区是随着南支急流的北移而北移,而且各个地区降雹的到来要比雨带到来早一个月左右。

一般说来,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在3~4月,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在3~8月,湖南、贵州、云南一带、新疆的部分地区在4~5月,秦岭、淮河的大部分地区在4~8月,华北地区及西藏部分地区在5~9月,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在6~8月,广大北方地区在6~7月,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在6~9月,为多冰雹月。另外,由于降雹有非常强的局地性,所以各个地区以至全国年际变化都很大。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