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以他没有归属感。他从一开始就把国家和自己的利益分开,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不起冲突的时候,他会想着国家、老百姓和朝廷。当国家利益和他个人利益有冲突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个人利益为上。为了他个人利益,他长期默许严嵩卖官,宁愿把国家利益出卖给有钱人,也不专心治理国家。为了能够长生不老,为了个人的享受,他宁愿东南乱起来。为了让东南倭寇战事不断,他情愿让倭寇壮大起来,故意出卖情报和物资给倭寇。为的就是暗中把一些抄家来的赃物通过转手卖到国外,或者是当舶来品转卖给国内的大户。就简直就是“杀鸡取卵”,肥了自己出卖了国家利益,可是嘉靖皇帝朱厚一点也不在乎。
第二十四回 偷龙转凤二十四
当秦泰无意之间猜出幕后元凶是谁的时候,秦泰也不相信这个事实。经过秦泰一个人暗中反复推敲和证实,确定嘉靖皇帝朱厚真的是元凶后,他连妻子兼助手的展小小也不敢告诉。因为知道这件事情的人越少越好,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公开。不光终于嘉靖皇帝朱厚的人不相信,就连皇室的人也会杀人灭口。特别是现在的隆庆皇帝,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传出去。嘉靖皇帝朱厚不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要是再传出嘉靖皇帝朱厚卖官叛国的话,嘉靖皇帝朱厚就是一个罪人没有资格当皇帝。嘉靖皇帝朱厚要是没有资格当皇帝,就代表隆庆皇帝没有资格继承皇位,隆庆皇帝就会地位不稳。隆庆皇帝不但想自己继续当皇帝,而且想自己的子子孙孙永远当皇帝下去,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要是秦泰知情的事情被隆庆皇帝知道的话,秦泰绝对必死无疑,就连秦泰的整个家族也会被灭口,甚至于就连张居正和谭论也会被灭口也说不定。为了大家的安全,为了天下的稳定,秦泰也不愿意说出来。
不过秦泰对于政治和嘉靖皇帝朱厚的为人,是彻底的失望了。嘉靖皇帝朱厚之所以信任严嵩,是因为严嵩为他做了不少严嵩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严嵩对嘉靖皇帝朱厚的忠心绝对是真的,嘉靖皇帝朱厚应该完全相信严嵩才是。可是嘉靖皇帝朱厚并没有完全相信过严嵩,先是用陆炳监视严嵩,后来利用徐阶牵制严嵩,最后利用严世藩急于当内阁首辅,陷害严嵩为自己背黑锅。嘉靖皇帝朱厚利用严世藩出卖国家的时候,就想好了让严嵩父子为自己背黑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嘉靖皇帝朱厚已经抛弃了对他忠心耿耿的严嵩,也决定不会让严世藩出任未来的内阁首辅。作为嘉靖皇帝朱厚的大管家、财务总管的严嵩,为嘉靖皇帝朱厚付出了所有,甚至于自己的声誉,嘉靖皇帝朱厚却一点也不感激,还要陷害他的儿子。嘉靖皇帝朱厚明明知道严嵩对自己的忠心,明明知道严世藩是严嵩唯一的儿子,也是严嵩的唯一希望。但是还是利用严世藩打击严嵩,还是想把严嵩一家人推向深渊。换了一般的老百姓的话,这绝对是正宗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怪不得后来严嵩对嘉靖皇帝朱厚杀了严世藩,把自己所有功绩全部否定,让他背黑锅的事情麻木了。换做了谁,谁也承受不了这种打击。与其说是严嵩心甘情愿为嘉靖皇帝朱厚背黑锅,其实是严嵩对嘉靖皇帝朱厚彻底失望了。为了他的家人,为了不断送严家的血脉,他只好向嘉靖皇帝朱厚妥协。秦泰绝对相信严嵩后悔了,早知道这么一个结果的话,严嵩绝对不会死心塌地的忠心嘉靖皇帝朱厚。不过不得不承认,严嵩是历代内阁中最厉害的内阁首辅。
比起严嵩这个内阁首辅来说,徐阶这个内阁首辅级差多了。秦泰抛开他和徐阶的个人恩怨,客观地评价徐阶,几乎找不到什么优点。徐阶利用清流针对严嵩一党不满的机会,成为了牵制严嵩的唯一人选。其实这一切应该归功于嘉靖皇帝朱厚和严嵩。要不是嘉靖皇帝朱厚想利用徐阶牵制严嵩,严嵩又不敢也不想对徐阶赶尽杀绝的话,徐阶根本就成为不了内阁次辅,后来接替严嵩成为内阁首辅的人。比起严嵩这个前辈兼政敌,徐阶多方面综合素质都不如严嵩。徐阶的学问不如严嵩,度量和气魄都不如严嵩。其他不说就是徐阶对付秦泰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徐阶的斤斤计较。他明明知道秦泰的为人,也知道秦泰不会针对徐阶个人,但是为了对付秦泰,徐阶不惜动用国家资源和个人威望。明明知道这么做不明广正大,对老百姓和朝廷不利,他还是一意孤行。就连张居正也多次提醒老师徐阶,秦泰不但是一个忠臣更是一个能臣,只要不让秦泰接触政治,秦泰一定能为朝廷和老百姓办事。张居正甚至于用自己的未来担保秦泰出任刑部主事或者一省的按察使,为老百姓和朝廷减少冤假错案。没想到徐阶不但不听张居正的劝告,而且把张居正也列入了自己的敌人名单。这才导致张居正和老师徐阶走向了分歧,最后两个人分道扬镳。就像严嵩当年对徐阶的评价一样,徐阶是一个人才,却不是一个全面的人才。徐阶只能做一个内阁首辅的助手内阁次辅或者是一个刘部署上之一,绝对不能当内阁首辅或者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原因就是徐阶私心太重,权力欲|望太重,在一定程度上徐阶更像严世藩的亲爹,他们两个人的脾气很像。
徐阶上台当内阁首辅后,他并没有完全接手严嵩的势力范围和内阁首辅的权限。并没有内部统一的内阁,出现了徐阶为首的旧党和高拱为首的新党之间的矛盾。徐阶担任内阁次辅的时候,不敢明着对抗内阁首辅严嵩,只不过在背后联络一些人牵制严嵩。因为力量不够徐阶就到处污蔑严嵩,把严嵩说成一个贪官和卖国贼。不惜用这种矛盾引起清流和正义的年轻人为他对付严嵩。徐阶明明知道严嵩没有这么坏,不会对年轻气盛的读书人下毒手,所以以清流领袖自居。可是徐阶当上内阁首辅后,比严嵩还要贪心,忘记了自己是正义的代表,忘记了自己曾经因为反对贪污和买卖官职和严嵩决裂。就是因为这样,高拱看不起表里不一的徐阶,更对徐阶的治国能力有疑问,所以高拱敢于公开叫板徐阶。
张居正对老师徐阶也很失望,他曾经多次提醒过老师徐阶,不要走严嵩的老路。可是徐阶不但听不进去,而且想用其他的弟子取代张居正成为未来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不是没有帮过徐阶,也不是硬要和徐阶作对,但是这都是徐阶自己把后路给断了。
高拱利用隆庆皇帝对徐阶的彻底失望,才挤走了徐阶。但是徐阶没有完全失败,离开京城之前徐阶单独面见了一次隆庆皇帝。徐阶以隆庆皇帝的座师,原来的太子太傅的身份,最后一次教授弟子隆庆皇帝。要是隆庆皇帝想未来接班人顺利接班,想要内阁顺利完成交接,必须做三件事亲。第一,张居正不能马上担任内阁首辅。因为张居正无论是年纪还是资历,都不能胜任内阁首辅。需要一个过渡型的人物,暂时担任内阁首辅。第二,高拱不能当内阁首辅。至少高拱不能当真正意义上的内阁首辅。一旦高拱当上内阁首辅,掌握了实际权利后,他的脾气不会轻易让张居正接位。就算张居正价格来相当内阁首辅了,高拱也不会轻易交出内阁首辅的位子。所以为了张居正将来能够顺利接班,所以高拱就算当了内阁首辅,也不能给予高拱内阁首辅的实际权力。第三,在高拱和张居正两人之外,隆庆皇帝还要再准备一个单人内阁首辅的人选。因为要防止高拱和张居正两个人两败俱伤,所以需要第三个人备选。就算张居正将来当上了内阁首辅,这个人也可以当内阁次辅,用来牵制和制衡张居正。为了隆庆皇帝虽然让高拱当上了内阁首辅,但是没有得到内阁首辅的实际权力。隆庆皇帝明确让张居正主持内阁日常事务,负责内阁具体工作。所以张居正当上了内阁次辅,却做着内阁首辅才能做的事情。这样的内阁首辅,其实只不过是一个虚名,所以高拱这个内阁首辅是一个空架子而已。
张居正是主持具体工作的内阁次辅,也是不久之后的内阁首辅,所以张居正每天要在皇宫边上的内阁值班房上班。他使用的是前几任内阁首辅才能使用的专用办公房,高拱不敢有任何意见。因为这是隆庆皇帝特别指定给张居正使用的办公室。这里虽然光线昏暗而且夏天闷热冬天寒冷,但是地位和象征意义都远胜一切。每天有数不尽的军国大事从这里送进来,再由这里送往司礼监和御书房。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建议都会被隆庆皇帝准许。只要隆庆皇帝同意,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就会抄录到奏章里面,成为隆庆皇帝的圣旨下达到地方。其实张居正已经实际意义上左右了隆庆皇帝的思想,成为军国大事实际意义上的拍板人。
虽然张居正每天都很累,有操不完的心要花在各种奏章上。可是张居正已经习惯了,也渴望这种辛苦。张居正好像体验到了老师徐阶的心情,他和当年徐阶一样,不再为别人当下手,他们终于可以自己决定一切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每一件事情的去向和未来,这就是大人物的权势和威力。
第二十五回 偷龙转凤二十五
当秦泰来到内阁值班房外面的时候,被一群士兵阻拦了。内阁值班房在皇宫边上,属于皇宫的势力范围。内阁本身没有兵员,把守内阁值班房的官兵是禁军。为了内阁官员的安全,历代皇帝都排重病保卫内阁值班房。一般不是内阁官员的人,是不能随便进出内阁值班房的。就连不是内阁官员的六部主官,也不能轻易出入内阁值班房。
整个禁军一共是五军二十五队,分别是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和中军,每一军又分为一两三四五队。禁军的主要任务是守卫皇宫,主要工作地点就是皇宫内外。左军负责皇宫西面的守卫,除了把守皇宫西大门和进出御花园的角门外,就是查验杂役的进出资格。西大门连接御膳房和杂役房,是每天进出杂役和物资的地方。早上送水进宫,送菜进宫,中午杂役出宫,都要经过这里。所以这里的治安最混乱,也是禁军中最忙的地方。右军负责皇宫东大门的守卫,东大门是皇子和有爵位的子弟进出官学的地方。皇帝的孩子还有皇亲国戚的子侄,每天要进出这个东大门上学。每天住在外面的皇亲国戚的子侄和住在皇宫里面的皇子要到官学上学,担任老师的都是翰林院或者内阁官员兼任的。这里读书的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是为了和大富贵的人混一个脸熟,大家都不敢偷懒。前军负责皇宫正门的守卫,保护上下朝的官员进出,也负责内阁值班房的治安和守卫。后军负责皇宫北大门的把守,更要负责训练禁军的日常训练。中军负责皇宫内部巡逻,防止突发事件发生,也同时起到防火防盗的作用。每军有五队士兵,士兵轮流上班,白天是三队人轮流,晚上是两队人轮流,每一个月大轮换一次。禁军是大明当时最精锐的的军队,不但武器和装备精良,而且训练也是很全面的。不过展小小对丈夫秦泰说过,这些禁军没有见过血,上过战场的他们其实不堪一击。
把守内阁的禁军当然认识张居正的亲随,而且不敢得罪这个红人的手下。但是他们不敢随便让秦泰这个外人进去,要是出事的话他们谁也担待不起。张居正的亲随也不知道秦泰的真正身份,所以不敢为秦泰担保。禁军士兵更加对秦泰有所怀疑,不但拦住了秦泰,而且把武器对准了秦泰。张居正的亲随也不敢多待,马上进去向张居正禀报。
秦泰当然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也不能把自己过多的暴露在外人面前。难保有一些细心的人看出他脸上的化妆,这样的话秦泰的身份就会暴露了。秦泰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身上有好几块不同的腰牌,不用担心禁军为难自己。禁军名义上归后军都督府大都督管辖,其实直接上司是御马监。秦泰手里的腰牌一般的军队可以不起作用,但是对于拱卫皇宫的禁军来说,绝对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秦泰也不对官兵多说话,冷冷地拿出一块玉质的腰牌。顿时所有的官兵一边放下手里的武器,一边跪下低头不敢看秦泰。秦泰看了看手里的腰牌,马上明白自己拿错了腰牌。这牌腰牌虽然和进出皇宫的玉质腰牌差不多,其实意义相差很大。进出皇宫的腰牌,分为木质、铁质、银质、金质和玉质五种。木质腰牌是杂役或者临时进出皇宫的;铁质腰牌是低级采买太监或者办事宫女出入宫门的证明;银质腰牌是主事太监或者上了品级的宫女使用的腰牌。这个级别的人可以随时进出宫门,但是不能带人进出皇宫;金质腰牌是有身份地位的大太监或者皇亲国戚才能拥有的。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进出任何一个宫门,而且可以代少量的人进出宫门;玉质腰牌最高级,可以不经过查验进出任何一个宫门。拥有这个腰牌的人,不是司礼监的大人物就是有特殊身份的人。冯保为秦泰准备这种腰牌,是为了掩护秦泰的身份,担心有人认出秦泰。可是秦泰错拿出来的腰牌,不光是身份证明,更是一种相当于兵符的证明。原来冯保不但是司礼监第一秉笔太监,还是东厂主管太监,更合御马监的少监。在明代司礼监就像前朝的内阁,司礼监掌印太监就像内阁首辅,司礼监第一秉笔太监就像前朝的内阁次辅,御马监是带兵的太监管理组织。御马监不但负责皇宫的治安,也负责训练和管理禁军。一般来说御马监的太监之比司礼监掌印太监微微的小一级而已,是皇宫第二大的太监。御马监太监可以进司礼监当秉笔太监,也可以不进司礼监。这一届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里面没有御马监太监,所以御马监太监地位几乎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平起平坐。御马监太监是一个老实安分的人,不但终于隆庆皇帝,也早就向李贵妃效忠。李贵妃为了让亲信冯保早点顺利接手司礼监掌印太监,所以让冯保兼任御马监少监。御马监太监早就对手下说过,他只不过是一个摆设,真正管理者是御马监少监。谁能拿出御马监少监的令牌,他就是负责禁军全面管理的最高领导人。怪不得禁军见到秦泰手里的腰牌后,像孙子见到自己家的祖宗一样恭敬听话。
秦泰没有和他们多说什么,这不是什么派头,而是怕被人看出什么异样。因为御马监少监是太监组织的内部机构,也就是说也是太监。秦泰本人也好,化妆后的人也好,都是一般的正常男人,绝对不是一个太监。所以他不能和大家多待,也不能让人看出破绽,所以连忙走进内阁值班房。他的行为被禁军士兵误认为傲慢和冷漠,大家不但没有心思怀疑秦泰,更是觉得这才是大人物才应该有的派头和作风。
走进内阁值班房,秦泰刚要问张居正在哪一个房间,就看见张居正走出来接秦泰。亲随把事情告诉张居正,张居正马上想到了秦泰夫妻。只有秦泰夫妻才会这么机警,他的夫人才会这么信任。也只有秦泰和展小小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看出厨子的问题,并把事情压制下来。张居正马上猜出了这两个人的身份,出手打人的一定是展小小展女侠,一边暗中指挥的一定是秦泰他的好友。张居正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对秦泰的感觉越来越奇怪。他经常把秦泰当做自己的弟弟甚至于自己的儿子一样,无法把秦泰当作一般的好友。他忍不住要保护秦泰一家人,也忍不住要教训秦泰。张居正随按敬佩其他的本事和气概,但是反对秦泰的办事方式和对人态度。秦泰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