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谜案追凶电影剧情介绍 > 第292部分(第1页)

第292部分(第1页)

样。海瑞出任南|京吏部尚书,主要任务就是帮隆庆皇帝探路,收缴地方豪强手里的权力。

一年半前海瑞受命出发,海瑞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布命令。而是听从秦泰等人的建议,在地方势力内部找到突破口,利用双方的矛盾找出弱点。海瑞的前期工作做的不错,几乎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可是就当海瑞要达到一定成功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海瑞自身太过刚正,不允许属下有一丝一毫的操守问题。这就导致下属对于海瑞这个上官怨声连连,这就被对方钻了空子。对方的反扑是快速和激烈的,也是对于海瑞来说是致命的。

短短几天时间,海瑞所有的优势都没有了不说,海瑞更是成为了江南这一代官员人见人恨的人物。海瑞不要说是办案了,就是想走出去了解一下民情也成为了奢望。就在海瑞想办法出去的时候,江南地方绅士和官员联名上书隆庆皇帝,例举海瑞在江南破坏地方治安的罪行。成千上万的人联名上告朝廷,再加上朝廷里面有人本来就不看好海瑞,这联合起来的打击对于海瑞是致命的。就算隆庆皇帝想要保海瑞也不可能的,张居正也是无能为力的。

隆庆皇帝只好一面公开申斥海瑞,一面提醒海瑞要注意方式方法。但是牛脾气上来的海瑞忘记了秦泰的提醒,忘记了忍耐,海瑞以为只要顶住第一轮攻击就等于震慑了对方。却不知道这是关系到对方实际利益的事情,对方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攻击不但不会停止而且会越来越尖锐,对于海瑞的打击也会是越来越严重的。

就在秦泰出发的前夕,因为隆庆皇帝的过世,海瑞和对方的最后一轮决战结束了。海瑞失去了隆庆皇帝的支持,被对手完败。内阁首辅高拱,在两位新任太后的默许下,下达了对于海瑞的决定。海瑞再一次被罢官,而且不准海瑞进京辩解,等于是抛弃了海瑞。海瑞被免职后,大家都在海瑞面前肆无忌惮地嘲笑海瑞。

海瑞由原来的失望愤怒中渐渐清醒过来,总结出自己失败的教训。海瑞也从这两次罢官中,终于明白了这个官场不是他这种人可以改变的道理。海瑞也好,秦泰也好,都不适合在这个官场生存下去。海瑞为朝廷做了最后一件事情,把他自己在江南看见的一切写下来,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至于有没有人关注,有没有人愿意做就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了。果然这封海瑞心血巨作,被人有意无意地搁置起来,许多年之后才被人发现。又过了不少年后,这封已经虫蛀鼠咬的奏疏被人当作废纸烧了。

海瑞以一个友人的身份给秦泰写信,不但想告诉秦泰自己要彻底离开官场的决心,更是希望秦泰也不要眷恋官场了。海瑞提醒秦泰,他们这种脾气的人不适合官场,不适合和官员们打交道。海瑞决定自己回老家种地,也劝说秦泰回老家经商或者读书去。他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更加改变不了这个官场。

海瑞以为秦泰依然在京城,所以把这封信寄到了京城。还好收信人写着秦泰,大家都知道秦泰和张居正、冯保关系不错。他们就把信交给了冯保,冯保不知道海瑞和秦泰的关系,直接拆开看了。冯保觉得这都是他们读书人的事情,还是交给同样是读书人的张居正来处理好了。张居正本来不准备理会这个海瑞的事情的,可是海瑞的一句话打动了张居正。张居正心里也明白,秦泰是一个不适合留在官场的人。要是海瑞能够说服秦泰,秦泰主动提出离开官场的话,对于张居正来说也算是一个好事。张居正最后决定把这封信转交给秦泰。为了表明自己的中立立场,张居正在信里面一个字也不说,只写了一个外包装而已。

第二十六回 巧辨真假二十六

展小小看了海瑞的信件后,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海瑞的下场其实也就是秦泰的下场。秦泰心里面的苦一点也不比海瑞少。秦泰爱国之心不比海瑞少,当年的举动甚至于比海瑞更加直接。如今的秦泰一点办法也没有,海瑞至少当过了吏部尚书,总算做了一件威风的事情。秦泰混到现在,要不是自己主动放下身段和冯保这种太监接近的话,秦泰现在想出来走走的自由也没有。

展小小也曾经想过,想劝说丈夫秦泰回家去算了。不要管这些事情了,回家做一个平头老百姓也好。在家里秦泰可以看书也可以做生意,还可以有时间研究医学。展小小在家带孩子养孩子,为丈夫秦泰多生几个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了,不让他们当官,做一个平凡的老百姓就好。可是展小小没有这么做,因为展小小知道丈夫秦泰是不会答应的。要不然几年前秦泰就有一个彻底离开的机会,秦泰愿意放下的话,当时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可是秦泰不但没有放下,而且对于重返官场的决心更加重了。

不过海瑞的来信并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展小小马上在信中发现了几个关键问题。其中海瑞无意间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贾百顺。这个人的名字让展小小马上关注起来,仔细阅读海瑞的来信,一个字也不愿意放过。

原来贾百顺早就加入了地方势力里面,成为了旧党中的一员。由于贾百顺是徐阶的表亲,又长期担任过地方和京城的部门官员。所以旧党的人想利用贾百顺和已经退休的徐阶联手。徐阶是一个人老心不老的人,他觉得自己这么离开权力核心不甘心。所以指示贾百顺为旧党服务,贾百顺利用他对海瑞这种人的了解,制定出一套对付海瑞的办法。海瑞比起秦泰来说,要好对付一点,所以贾百顺的方案十分有效。在第一次遏制海瑞后,贾百顺得到了旧党的重视,在他们的帮助下贾百顺不但复出了而且成为了这个地方的知府。

海瑞的意思很明显,贾百顺背后不但有旧党而且有徐阶。徐阶作为一个老江湖,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就连张居正也不能完全保证自己的手下和徐阶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也就是张居正转交海瑞信件的又一重目的。

说起这个旧党,展小小从丈夫秦泰那里知道一些。但是展小小不知道徐阶怎么会和旧党的人联手?难道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个以前自称自己是旧党永远敌人的人会放弃自己的立场?展小小越来越觉得太小看了徐阶这种政客。

说起旧党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大明朝第一贪官严嵩。严嵩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这一点任何人没有不同意见。严嵩曾经说过,能够称得上是他对手的人只有一个半。这一个人就是嘉靖皇帝朱厚,也就是严嵩的老板。他给了严嵩一切,当然也可以收回一切。嘉靖皇帝朱厚最后真的把一切全部收回去了,严嵩最后落得一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个半个就是指徐阶,不过不是现在的徐阶,而是当初那个一身正气的徐阶。严嵩说徐阶并不是真正的正气,而是一个能屈能伸善于伪装的强大对手。徐阶在外人面前正直无比,在严嵩面前卑躬屈膝,在皇帝面前老实木讷。严嵩早就看透了徐阶的为人,所以说过将来接任他内阁首辅的人一定是徐阶。

严嵩,一个落魄算命书生出身的人。因为一次偶然遇上了嘉靖皇帝朱厚,得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的信任。当了三年嘉靖皇帝朱厚的翰林院待诏后,出任吏部侍郎,当时严嵩已经三十九岁了。这个年纪的严嵩出任正三品吏部侍郎,不算太优秀也不算太无能。让严嵩出任吏部侍郎的原因,其实很好笑。因为当时嘉靖皇帝朱厚要人没人,有钱没钱,有权利没有权利。为了改变这个局面,为了早日掌握皇权,嘉靖皇帝朱厚需要自己人和金钱。严嵩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年内不但让嘉靖皇帝朱厚有钱,而且有一批信得过的亲信。为此嘉靖皇帝朱厚拼了老命为严嵩争取到了这个吏部侍郎的职务。所谓的吏部侍郎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人事部部长,主管官员的廉政考核和中下层官员的去留。

严嵩知道每一个官员都有一定的后台,而且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轻易改变的。所以严嵩打着廉政的旗号,把一些敌对的,后台不坚固的官员,一一拿下法办。不但得到了清誉,而且为自己找到了突破口。每当找到一个官员的犯罪证据后,严嵩就会私下和这个官员会面。只要这个官员愿意效忠嘉靖皇帝朱厚,愿意听从严嵩的号令,严嵩就可以想办法保住这个官员。当然这个官员也会拿出不少好处,“孝敬”给严嵩的。要是官员不合作的话,严嵩就会坚决打倒他。换上一个愿意花大价钱又听话的人上台。卖官得到的钱七成归嘉靖皇帝朱厚,三成属于严嵩的。严嵩的交际费用和日常开销也是从这里面算的。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被严嵩拉下来,成为了严嵩的手下或者联盟。到了一定数量后,严嵩在嘉靖皇帝朱厚的默许下,正式开宗立派。这些人名义上是效忠嘉靖皇帝朱厚的,其实是严嵩的手下。后来大家把这些人叫做严党,严嵩自然而然地就是严党的魁首了。

有了一定地位的严嵩,开始为自己和主子嘉靖皇帝朱厚物色合作伙伴。嘉靖皇帝朱厚的牌子很好用,毕竟他是皇帝是名义上的国家正统。严嵩联络地方豪强,和他们进行谈判。可是第一次的谈判十分不顺利,对方根本看不起严嵩。严嵩第一次感觉到了手里权利太小,不能抗衡对方的无力感。严嵩只好灰溜溜地回京,大家都以为严嵩收到了打击不敢再出头了。

没想到严嵩和嘉靖皇帝朱厚两个人的决心很大,他们不可能这么放弃。为了立威,为了将来让人害怕他们,为了让跟随他们的人对他们有信心,严嵩决定下手了。严嵩在嘉靖皇帝朱厚的授意下,利用嘉靖皇帝朱厚是皇帝的权力,调动就近军队用武力解决地方势力。地方豪强再野蛮,势力再强大,在军队眼里都是镜花水月。严嵩只用了半个月,就让这个曾经让他受到屈辱的家族彻底消失。接替这个家族掌控这个地盘的人,是一个愿意和严嵩合作,愿意听从嘉靖皇帝朱厚指挥的人。严嵩不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而且第一次得到了大笔金银财宝。虽然这些钱有大部分要上交给嘉靖皇帝朱厚的,但是严嵩留下的也不少。严嵩从此开始了他大捞特捞的生涯。

严嵩的行为不但没有让大家觉得他血腥,反而让更多不了解他的人开始尊敬他。严嵩这才知道权力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人的本性是欺善怕恶的。有了这么一个好例子,地方豪强纷纷主动联络严嵩。不但表示愿意效忠嘉靖皇帝朱厚,而且愿意和严嵩结盟。渐渐地严嵩成为了这些地方豪强的朋友,甚至于其中的一员,到了后来严嵩简直就是他们的代表了。

严嵩为嘉靖皇帝朱厚拉拢地方势力,为了嘉靖皇帝朱厚控制局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嘉靖皇帝朱厚正式掌控大局的时候,作为嘉靖皇帝朱厚身边的第一走狗的严嵩,当然也得到了好处。严嵩出任内阁阁员不说,而且一下子成为了内阁次辅。出任内阁次辅后的严嵩,渐渐开始了他掌控朝局的生涯。同年严嵩出任吏部尚书,成为了关乎大明官员升迁的第一人。渐渐架空当时的内阁首辅,实际掌控内阁事务。

严嵩一方面清除异己,一方面让主子嘉靖皇帝朱厚过的舒服点。嘉靖皇帝朱厚可能是大明除了万历皇帝之外,过得最舒服的一个皇帝了。其功劳当然要归功于严嵩这个好奴才。严嵩不但帮嘉靖皇帝朱厚处理了大部分的政务,而且为嘉靖皇帝朱厚承担了不少的骂名,当然他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嘉靖皇帝朱厚甚至于二十多年不少朝,把政务完全托付给严嵩。严嵩也没有得意忘形,深知一个臣子的本分,不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而且依然把嘉靖皇帝朱厚照顾地很好。

第二十七回 巧辨真假二十七

秦泰对于严嵩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听别人多次提及过严嵩这个人。高拱说严嵩是一个大明最大的蛀虫,一切罪源之于他。谭纶说严嵩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官场老手,是一个怎么打都打不倒的“不倒翁”。张居正却说严嵩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一个人。徐阶对于严嵩的评价更是特别,说严嵩是他徐阶一辈子都追赶不上的人。

就在秦泰抓到严世藩的罪证,动摇严党根基的时候。就在秦泰把自己手里的罪证交给友人张居正的时候,张居正曾经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当时秦泰听不太懂的话。后来秦泰和张居正聊天的时候,张居正告诉秦泰其中的真正含义。严嵩一辈子精打细算,几乎没有任何把柄落在外人手里,就算是嘉靖皇帝朱厚想针对他都不那么容易,严嵩唯一的弱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儿子严世藩。

严嵩中年得意,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实际掌控内阁近四十年。他的养气和忍耐的本事已经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为嘉靖皇帝朱厚的代言人,严嵩从来不嚣张跋扈,也从来没有利用过嘉靖皇帝朱厚的名声为自己光明正大地办过事。后来成为百官之首之后,严嵩有了自己的威严和做派,也和自己的性格没有直接的关系。他用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压制对手,让对手不敢正面和他较量。所以严嵩十分专权但是并不霸道,任何人不可能抓到严嵩的错处。在位多年的严嵩依然恪守臣子本分,并没有恶意攻击过任何一个同朝官员。这也是张居正最佩服严嵩的一点,任何人到了严嵩这个年纪地位后,都不可能像严嵩这么克制自己。

相比之下严世藩比他的老子严嵩几乎是一个截然相反的模样。严嵩博学多才但是不张扬,严世藩却是从小聪明扬名天下了。早在严世藩少年时期,因为他的一篇文章得到嘉靖皇帝朱厚的夸奖,所以被许多人知晓。当时称之为神童的人不少,但是后来真的有出息的并不多,严世藩是一个,还有一个是张居正。严世藩从小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再加上旁人有意无意地蛊惑,所以十分嚣张跋扈,大有目中无人的姿态。这时候刚好是严嵩努力发展自己事业的时候,所以严嵩并没有及时更正儿子严世藩的态度。

记得那是严世藩十三岁的的时候,那一年严世藩的父亲严嵩正式接任内阁首辅。嘉靖皇帝朱厚召见了严嵩和严世藩父子,嘉靖皇帝朱厚不但当场夸奖了严世藩,而且说了一句半真半假的话。“你父亲是当朝内阁首辅,将来你的成就不亚于你父亲,你会是未来的内阁首辅。”这句笑话被大家当做一种暗示,说明嘉靖皇帝朱厚默许将来严世藩接替严嵩进内阁。所以大家更加看好严嵩和严世藩,甚至于有人开始为严世藩安排未来的道路起来。

严世藩十八岁进国子监,以国子监第一名的身份考取功名,成为当年殿试第一名。二十三岁担任工部侍郎,二十八岁进内阁担任“内阁行走”。当他进入内阁后,大家好像看到了未来的内阁首辅一定是严世藩的了一样。无论是徐阶还是其他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严嵩培养出一个好儿子。至于严世藩这个“小阁老”的称呼,也是嘉靖皇帝朱厚第一个叫出来的。严世藩二十八岁进内阁,嘉靖皇帝朱厚第一次在内阁会议上见到了严世藩。嘉靖皇帝朱厚戏称这个内阁最年轻的成员严世藩为“小阁老”。从此大家人前人后都称呼严世藩为“小阁老”,这成为了严世藩的一个外号。

“阁老”是内阁正式成员的专用称呼,是官员对内阁成员的一种尊称。严嵩担任内阁首辅之后,大家都称呼严嵩为“严阁老”。后来时间久了大家省去了姓氏,称呼严嵩为“阁老”。凡是在公开场合称呼为“阁老”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