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静心最高境界的句子 > 第十一章 是一场梦(第1页)

第十一章 是一场梦(第1页)

K1。梦想在路上,不在梦中

谁是中国古代最有钱的人呢?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不过,西汉时期的邓通,绝对算得上中国古代最有钱的人之一。

邓通的发家史很有点儿传奇的味道。他本是宫中一个普通的御用船夫,时人唤作“黄头郎”。因为当时五行之说盛行,土胜水,因此船夫都戴土黄色的帽子。说来也怪,时任皇帝汉文帝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一飞冲天,眼看就要登上南天门了,关键时刻却怎么样也冲不上去了,就在他要急醒了的时候,下面有个黄头郎用力推了他一把,一切才得以OK。进入了“轨道”的汉文帝非常细心地发现:这个黄头郎的衣服上有个破洞。第二天,他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思来了个暗访贵人,结果无巧不巧地发现了正在河边补衣服的邓通。幸亏衣服上那个破洞没补好,邓通得以当上了士大夫。

如果说邓通到目前为止全凭运气的话,那此后的发展就全靠他自己的本事了。他别的本事没有,只有一套拍马屁、阿谀奉承的本事。在民间,“拍马屁”也叫“舔屁股”,这绝非夸张,更不是粗俗,因为历史上真有这事,而主角正是汉文帝和邓通。有一次,汉文帝的屁股上生了个疮,虽经太医调治,却总不见好,搞得汉文帝坐也难受,躺也难受。在所有御医束手无策之际,邓通默默地走上前去,带着十二分的恶心把脸凑近文帝的屁股,将其疮里的脓血吸了出来。说来也奇怪,邓通吸过之后,汉文帝的疼通便减了几分。之后,邓通又给汉文帝吸了几次,汉文帝感动之余,疮也慢慢好转。有一天,就在邓通将

吸未吸之前,汉文帝问邓通:“你说天底下谁最爱我?”邓通很会说话:“那自然是太子。”巧得很,话音刚落,太子就进来问安,心血来潮的汉文帝便叫太子给他吮疮。太子无奈,只好跪在榻前,将嘴巴凑向老爸溃烂的屁股,但还没碰到疮口,竟恶心地呕吐起来。汉文帝见了很不高兴,太子悻悻退出。不过通过这件事,汉文帝也更宠爱邓通了。一日,汉文帝闲来无事,命一个术士为邓通看相,术士直言不讳地说:“邓大夫以后会因贫困而饿死。”汉文帝听后很不高兴,激动地对邓通说:“你绝不会饿死,朕一定要你富!”说完颁下一道诏书,把蜀郡严道县的铜山赐给了邓通,允许他私人铸钱,想铸多少就铸多少!邓通从此富可敌国。也正因此,后世才会将其名字当作金钱的别称。

遗憾的是,邓通的故事还没完。他因为舔屁股走上了致富路,但也因此招致了太子的记恨。没几年,汉文帝死,太子即位,史称汉景帝,他一上台便把邓通革职,夺其铜山,并没收所有家产,邓通一夜之间身无分文,与乞丐无二,最后竟真的应了那个相士的话一饿死街头。

很多人读到这个故事,都不免慨叹人生无常,为不得善终的邓通而唏嘘。其实大可不必。邓通的发迹本身就是个意外,而不是人生的正常现象。

那么,什么是正常呢?我的一位朋友对此有过精辟的阐释。朋友说,有一天,老婆埋怨他:你白天也努力,晚上也努力,辛苦了这么多年,居然没有成功,这太不正常了吧?朋友说:你错了。努力了,不成功,很正常;那些不努力却成功的人,才叫不正常!

的确,人生无常,我们控制不了,但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叫正常,什么叫不正常。现代人常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邓通,连梦都没做过一个,就赢得了人生的大满贯,这让那些梦寐以求却始终事与愿违的人情何以堪?

可以说,邓通不过是活在汉文帝的梦中。这是一种幸运,但幸运背后,则是悲哀。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悲哀,则在于他们虽有自己的梦想,却不懂得或者说不愿意用行动去捍卫自己的梦想,使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能生活在梦中。

梦想是用来实现的。如果你有梦想,就一定要捍卫它。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但所有的权利都伴随着义务。成功源于梦想,但成功还需要勇气,需要尝试,需要行动,需要付出。

当然,梦想之所以称为梦想,就在于它往往离现实太遥远。梦想是用来实现的不假,但太容易实现的梦想,或许根本就称不上梦想。很多人之所以放弃梦想,让那颗曾经不甘的心死在平淡中,也不外乎因为实现梦想太难。

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你想赢得一些东西,必然要付出一些东西。你想拥有成功,就必然要舍弃安逸,选择奋斗、付出努力。更残酷的是,有时你肯舍弃、肯选择、肯付出,也未必能得到。

不过话说回来,你若不肯舍弃、难以抉择、不肯付出,你便必然得不到。所以哲人说:很多事情就像旅行,当你踏岀出发的第一步时,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已经完成了。

成功虽然难,但远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世上无难事,只有畏难人。我们上学时都学过那篇穷富和尚游南海的故事:富和尚有钱,多年来一直想去南海游历,却从未成行;而穷和尚却做到了,但他全部的行李不过一个水瓶、一个饭钵。

梦想在路上,不在梦中。很多失意者都曾经坦言:自己这辈子之所以没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或者留下了某些遗憾,就在于他们都像那个富和尚一样,遇事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为此,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还专门开设了一门“行动成功学”,旨在告诉人们“有梦想就要大胆行动”。

人们之所以愿意做梦,不仅仅在于它简单易行,还在于它实施起来机动灵活、老幼咸宜。只要你不想行动,你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说服自己。比如自欺欺人世上做这种梦的人也不在少数,下面的小故事就颇有价值:

正午的太阳暖洋洋,照着墨西哥渔夫的破衣裳。一个美国人走过来问:“大好时光,你怎么不去抓鱼?你应该尽量多抓一些鱼。”渔夫说:“够吃就行。抓那么多鱼干什么?”“赚钱啊!”“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干什么都行。‘’”然后呢?“”然后,等你老了,你就可以像我一样,每天衣食无忧地晒晒太阳。“”我现在难道不是在晒太阳吗?“

表面看来,这个渔夫说得一点不差:赚那么多钱干什么?搞那么累干什么?君不见古有玉环飞燕皆尘土,今有身家数十亿的乔布斯说走就走!

应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养心术。如果你现在已经退休,夕阳向晚,经常这么想,绝对有助于益寿延年。但你若是一个年轻人,一个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似的年轻人,老这么想,就绝对是胸无大志的表现了。梦想在路上,不在梦中,尤其不在那些善于自欺的人的梦中。人,处在什么阶段,就要做那一阶段该做的事。处在做梦、造梦的年纪,就不要找借口醉生梦死。

2。圆梦不如圆人生

圆梦,也叫解梦,即根据梦象来解释、推断吉凶,这在古代非常流行,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著名案例。熟知历史的人,也大多知道,梦的传说从华夏始祖黄帝时代就开始了。单是黄帝本人,就曾经做过得河图洛书之梦、乘龙上天之梦等奇梦,稍后的尧帝做过攀天之梦,舜做过击鼓之梦,禹做过乘舟过日之梦……受这几位中华民族的先贤的影响,后世帝王或者他们的亲人们也大多做过类似的奇梦,其中最普遍的版本就是某某开国帝王,如三国时的孙权,其母在怀孕时曾经梦到日月入怀,结果先后生下了孙策与孙权。毫无疑问,这些记载虽有鼻子有眼,可信度却非常值得怀疑,当然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不然,你就没法解释三国为什么终归司马家?莫非司马家做过更宏大的梦--梦到了银河系乃至全宇宙入怀不成?

现代科学认为,梦不过是一种精神活动,本身并不能决定什么、改变什么。如果一个人确实因为做梦改变了什么,那多半也是因为那个梦首先从潜意识里改变了他的心态,支撑了他的行动,才最终改变了他的生活和命运。所以,与其说黄帝等人能够成功乃至成仙,是因为做过某些奇梦,倒不如说他们是善于把握别人的心境的高手。

历史上关于圆梦、解梦的典故也很多,但有一个明显的规律,那就是凡是说某某帝王、某某上司的梦做得好,解梦解得合乎他们的心意的,大多得了好结果;反之,至少也得被臭骂一顿。可见,所谓解梦之道,也不过投其所好而已。所以,解梦,实则是解人生;圆梦,也不如脚踏实地,把梦做实。

《五灯会元》中有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

唐代高僧灵佑禅师日渐老迈,有一天,读着读着经,他居然打起了瞌睡。刚睡着,又被前来问安的弟子慧寂惊醒,慧寂颇为不安,觉得自己不该打扰老师的休息。灵佑禅师却说:“不关你的事。我刚才做了一个梦,你试着为我圆一下。”谁知慧寂听了这话,却不再理睬老师,而是转身打来一盆清水,把毛巾沾湿,细心地给老师擦脸。灵佑禅师脸含微笑,不再追问圆梦的事。

不一会儿,灵佑禅师的另一弟子香严也来问候。灵佑禅师看了看他,也说:“我刚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你师兄弟已经为我圆过了,你也替我解释一下吧。”香严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了。”灵佑禅师说:“那么,你给我说说看。”香严也不说梦,而是转身泡了一碗热茶,递到师父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