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有求于人,或求人办事,或求人给自己提供方便、机会或具体的东西,等等。
“求”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口头提出。大凡有求于人者,总希望被求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既然是这样,提出请求时就得讲究一些技巧。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求”,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表述岀来,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一样。
有这样一个令人深省的小故事:
教官向一班的学员讲授领导与管理的课程,他给学员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上面写着:“现在由你来领导本班,要让大家全部自动走到室外,一定要切记!让大家心甘情愿!"
第一位学员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只好回到自己的座位。
第二位学员面对全班学员说:“教官要我命令你们都出去,听到了没有?"全班无一人走出教室。
第三位是这么做的:“大家都听好了,现在教室要打扫卫生,请各位离开!"然而仍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室内,值日生在待命扫地。
第四位看了纸片上的题目后,微笑着告诉大家:“好了,同学们,午餐的时间到了,现在我们要下课了!"
果然不出几秒,全班的人都走光了。
因此,要想让别人为自己做事,而且是要他心甘情愿地去为你做,该怎么说、如何说,是一门艺术。用权威来压人或者用一些理由来说服,都不会收到什么效果。古语有:“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其实这就是对上面这个故事的最好注解。将自己的目的和对方的一些意愿或者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说服别人,其最终结果是实现“多赢”。
某中学无钱修缮校舍,多次向主管部门层层请示,却毫无回音,不得已之下,决定由女校长向本市一企业经理求援。女校长之所以打算找该经理,是因为这位经理重视教育,曾捐款一万元发起成立“奖教基金会”。遗憾的是,听说他近两年企业经营一直不理想,校长深感希望渺茫,但是想到全校师生的安全,只好“背水一战”了。
女校长:经理,久闻大名。我近日在省城开会再一次听到教育界同人对你的称赞,实是钦佩!今日正好路过这里,特来拜访。
经理:我也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女校长:经理您真是远见卓识,首创“奖教基金会"。不但在本市实实在在地支持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你的思想影响深远。“奖教基金会"由您始创,如今已由点到面,由本市到外市,甚至发展到全国许多地区,真可谓香飘万里、名扬四海啊!
女校长紧紧围绕经理颇感得意之处,从思想影响到实际作用等方面
予以充分肯定,谈得经理满心欢喜、神采飞扬。
正当此时,女校长不无自悲地诉说起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身为校长,明知校舍摇摇欲坠,时刻困扰学生的学习,日夜危及着师生的生命安全,却毫无良策排忧解难。”
听到这里,经理立即起身拍拍胸脯,慷慨激昂地说:“校长,既然如此,你就不必再打报告求三拜四的了,需要多少钱我捐给你们。"
这位女校长可谓十分精明,她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用美誉推崇的方式获得了募捐的成功。首先,她对经理远见卓识,首创“奖教基金会”的行为,从思想影响到实际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赞扬。其次,悲诉自己的“无能”和悔恨,博得对方同情,从而深深地打动了对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个办事时会说话的女人在向别人提出办事要求时,会特别注意方法。女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人求自己办事的时候,自己可能本来不想办,但又不好意思拒绝,最后不得不办。其原因就是这样的人最能用话语说动人心,让你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办事。
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使求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t礼貌不可少
请别人帮忙时,措辞一定要讲究礼貌,以表露出对别人的尊重。比如:“麻烦您,请您让一让好吗?”“打扰您一下,您能告诉我到某某地方该怎么走吗?"如果用生硬的口吻提出要求,肯定会招致对方的反感,即使对方碍于情面不好拒绝,但内心肯定不快,甚至可能心生埋怨。
(2)t充满自信
有求于人时,要充满自信,才能说服对方。为了使我们所说的话具有说服力,切不可疑惧,应该满心欢喜地盼望,并充满自信。
(3)t替对方着想
有求于人时,还要替对方想一想,你提出的请求将会给对方造成哪些压力,可能存在哪些困难。这些难处,你说出来比由他本人说出来要好得多。“我知道这件事会给您添许多麻烦,但我没有别的门路,只能拜托您了。”这样说,较易使对方乐于为你做事。
(4)谦逊礼貌
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诚,使人家感到备受尊重,乐于从命。有时办事要先把问题的难度说出来,让人觉得你是不得已而为之,明知自己知道不该说但还得说。例如:“真不该在这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了。”
(5)语气肯定
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而自尊心受损。如此一来,会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要先倾听对方想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对方容易受伤害的感受。
如果我们无法在内容上赞成对方的想法,我们可以告诉对方:“你所说的,事实上我本身也曾考虑过。”然后再问对方:“那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将判断的决定权交给对方。这并不是单纯地保护对方的自尊心,而是了解自己并不完美的人的谦虚表现,以这种形式可以获得对方的认同。
(6)给对方以承诺
即在求助时许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求人时,别忘了表示愿意给对方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一定要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配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同时也会对求助者多一份好感。
(7)逼入“绝境”,让对方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