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书生写字图片 > 第21章 冷静反思苏御斡旋 文质相融达成共识(第1页)

第21章 冷静反思苏御斡旋 文质相融达成共识(第1页)

晨曦初露,柔和的光线透过山谷间的薄雾,洒在众人暂居的茅屋上。屋内,气氛却有些凝重,《墨韵千秋》书稿改写虽已完成,可新的矛盾却如潜藏的暗流,悄然涌动。

昨日,众人围读新稿,本是期待满满的时刻,却因对书稿后续走向的见解不同,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一派以陈学究为首,强调内容的严谨性、学术性,认为当务之急是深入考证每一处史料,引用务必权威精准,文字风格应庄重肃穆,如此才能在学界立稳脚跟,彰显文化传承的庄重;另一派则以唐寅为代表,他手抚画稿,目光灼灼,倡导要注重书稿的观赏性、趣味性,多融入奇闻轶事、民间传说,文字也应更加灵动活泼,以吸引更广泛的读者,让《墨韵千秋》走出书斋,飞入寻常百姓家。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言辞愈发激烈,音量也不自觉拔高。陈学究涨红了脸,拍案而起:“此书承载华夏历史之厚重,若一味追求趣味而失了学术根本,与街头杂谈何异?必当以严谨治学之态,为后世留下信史!”唐寅亦不甘示弱,霍然起身,手中画笔在空中挥舞:“若写成晦涩难懂的学究文章,无人问津,传承之路岂不阻断?唯有让大众喜闻乐见,方能使文化之火不熄!”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原本融洽的氛围荡然无存,只剩剑拔弩张的火药味。

苏御坐在首位,眉头紧锁,看着争吵不休的众人,心中满是无奈与焦急。他深知,此刻若不化解矛盾,书稿将陷入僵局,众人的心血恐付之东流。待众人稍稍平静,他轻咳一声,缓缓开口:“诸位,都先冷静一下。咱们一路走来,历经多少艰难,为的不就是让《墨韵千秋》完美问世,传承华夏文化吗?如今争论虽烈,实则殊途同归。”他的声音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众人的眼光渐渐聚焦在他身上。

苏御起身,踱步至窗前,凝视着窗外的青山绿水,思绪万千:“陈兄所重学术严谨,确是根基。无精准史料、庄重文字,此书便如空中楼阁,失了底蕴;唐兄所求趣味传播,亦是关键。文化若仅存于高阁,无人传承欣赏,不过是一潭死水。”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我们不妨将二者融合。在详述历史脉络、重大事件时,遵循陈兄之意,严谨考证、字斟句酌,以学术之笔为骨;于日常起居、风俗民情处,采纳唐兄建议,融入趣事、润色文字,用趣味之墨为肌。如此,方能使书稿既有深度,又有温度,雅俗共赏。”

众人听后,陷入沉思。林婉兮率先点头,轻声道:“苏大哥所言甚是。我观书稿,像写唐宋文化那部分,若讲诗词大家时,先严谨阐述其生平、文学成就,再添些他们以诗会友、斗酒赋诗的逸闻,既能让学者认可,又能使普通读者着迷。”陆文也附和:“确然,就如写战争,可先以正史铺陈局势,再穿插些小兵传奇、战场奇景,必能增色不少。”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渐趋热烈,却不再是针锋相对,而是为如何融合文质建言献策。

陈学究微微颔首,神色稍缓:“苏御啊,经你这一提醒,我也明白过来。此前确是有些偏激,只想着学术纯粹,忽略了受众。这二者融合之法,可行。”唐寅亦放下手中画笔,咧嘴一笑:“还是苏兄高瞻远瞩,我这急性子,差点误了事。就按这法子,咱们定能让书稿大放异彩!”

矛盾既解,众人重拾干劲。接下来数日,他们依据新共识,再次投入书稿打磨。苏御统筹协调,依章节分配任务。陈学究与周崇一头扎进古籍堆,为关键史实翻找更多佐证,核对每一个日期、人名、地名,确保学术精准无误;唐寅则穿梭于市井街巷,收集民间传说、趣闻,回来后与众人分享,为文字注入鲜活气息;陆文逐字逐句雕琢,在庄重与灵动间寻找平衡,让历史的严肃与生活的趣味水乳交融;林婉兮在旁协助,细心整理资料,关注文字的流畅度与可读性,不时提出贴心建议。

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融合一段关于明朝市井生活的内容时,困难重重。陈学究寻来的史实资料显示,当时商业繁荣,有诸多新兴行业兴起,管理制度也渐趋完善;唐寅收集的传说则多是街头巷尾的奇人异事,如能言善辩的小贩、身怀绝技的艺人,二者风格迥异,一时难以契合。

众人围坐,苦思冥想。苏御思索良久,提议:“不妨以一日集市开市为线索,先由陈兄讲述集市背后的经济制度、商业布局,仿若拉开大幕,展现宏观场景;再让唐兄的奇人异事登场,于摊位间、人群中演绎百态人生,如此,既有历史大背景,又有生活小细节,岂不妙哉?”众人眼睛一亮,依计而行。陆文据此改写:“晨钟敲响,大明京城的集市仿若被唤醒的巨兽,缓缓张开商业怀抱。牙行有序排列,市舶司监管严苛,保障交易公平。此时,人群涌入,且看那位卖艺老者,口吞长剑,引得阵阵惊呼;还有那机灵小贩,凭三寸不烂之舌,叫卖声此起彼伏,与繁华集市共谱一曲市井乐章。”这般融合,既展现明朝商业昌盛的学术风貌,又凸显市井生活的趣味风情,众人读罢,皆赞不绝口。

与此同时,苏御与林婉兮的感情也在悄然升温。忙碌之余,苏御总会拉着林婉兮漫步山间,看云卷云舒,听鸟语虫鸣。一日,在溪边,苏御采下一朵野花,轻轻插在林婉兮鬓边,柔声道:“婉兮,待书稿功成,我定带你寻一安稳处,共享岁月。”林婉兮脸颊绯红,眼中满是甜蜜与期许:“苏大哥,有你在,便是安稳。”二人相视一笑,温情脉脉。

书稿在众人齐心协力下愈发完美。文字既有学术着作的严谨,又不失通俗读物的趣味;配图与文字相得益彰,生动还原历史各个截面。每一页都凝聚着众人智慧,承载着华夏文化传承希望。

可就在众人满心欢喜,以为书稿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意外却接踵而至。先是负责绘制重要配图的唐寅,不小心在一幅关键画作上洒了墨渍,那墨渍正好落在画面中心,将原本精心勾勒的人物面部染得一团漆黑,虽想尽办法补救,却还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唐寅为此懊恼不已,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拖累了大家的进度;紧接着,众人发现之前精心校对过的书稿,不知为何又出现了几处史料引用错误,这让一直强调学术严谨的陈学究大惊失色,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众人的心情也随之跌入谷底。

面对这一连串的打击,众人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挫伤,甚至开始怀疑,他们是否真的能完成这部承载着无数希望的《墨韵千秋》。苏御看着垂头丧气的大家,心中亦是百般滋味,但他知道,此刻自己绝不能乱,必须再次成为大家的主心骨。

苏御强打起精神,将众人召集到一起,目光坚定地说道:“诸位,我知道此刻大家都很难过,很灰心,可我们一路走来,什么困难没遇到过?这点挫折算得了什么!唐兄的画虽出了意外,但这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说不定能创作出更精妙的画面;至于史料引用错误,我们之前能一次次纠正,这次也一定行!我们不能放弃,想想我们的初心,想想我们为这部书稿付出的心血,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苏御的一番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众人渐渐振作起来。

在苏御的鼓励下,唐寅重新拿起画笔,他日夜钻研,反复尝试,终于从那墨渍中获得灵感,巧妙地将污渍转化为画面中的一处独特光影效果,让画作更具层次感和神秘感,众人看到后惊叹不已;陈学究与周崇则再次扎进古籍堆,废寝忘食地核对每一处史料,重新梳理引用脉络,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将所有错误纠正,还发现了一些之前未曾注意到的新细节,为书稿增添了新的亮点。

书稿在众人齐心协力下愈发完美。文字既有学术着作的严谨,又不失通俗读物的趣;配图与文字相得益彰,生动还原历史各个截面。每一页都凝聚着众人智慧,承载着华夏文化传承希望。

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苏御将整合后的书稿置于桌上,环顾众人,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诸位,我们又一次成功了!经此番磨砺,《墨韵千秋》已超凡脱俗,必能成为传世经典。这一路,有争吵、有困境,但我们携手共进,从未放弃。未来,无论还有多少艰难,我相信,我们定能让它闪耀华夏,光照千秋!”众人欢呼雀跃,眼中泪光闪烁。他们深知,这部书稿是心血结晶,更是乱世中文化坚守的丰碑。此刻,他们暂歇脚步,却也明白,前路漫漫,出版之路、传承之路仍需拼搏,而他们,已做好准备,无畏前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