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破坏,最简单,成本最低,也最不需要脑子。
可是,应昭忘记了自己一点最重要的东西。
他是统治者!
他曾是汤国太子,现在的汤国皇帝,哪怕是逼着老爷子禅位,但他已经是皇帝了,这一点不可否认。
一边想要国家安稳,不被外敌入侵;一边想要门阀利益集团对自己妥协认输,甚至因为对方的反抗恼羞成怒,从而提刀相向。
“我用最不理智的办法,做出了幼稚的决定,愚蠢啊!”应昭自嘲着。
旧的统治阶级落地,权利不会一直处于空窗,而是会新贵族补上。
拿北宋举例。
刚开始的大宋还算武德充沛,根本原因就是宋太祖虽然已经开始推进科举官僚崛起,也还没办法彻底消除五代十国藩镇割据风气的影响,而且北方还有契丹大敌,国家需要军事力量。
于是,军事贵族集团,还是大宋初期朝堂的主力军。
直到,澶渊之盟签订。
和平开始,军事贵族集团开始腐化,宋真宗来了一出《劝学诗》,东华门下唱名才是好男儿的时代到来,科举官僚集团异军突起,全面出线,军事贵族集团被打压,一点点倒下,或死去,或融入科举官僚集团。
总之,大宋时代中期开始,科举官僚集团开始占据上风,时代的权利争夺,渐渐变成地域集团的争夺。
各州府,各道路,各区块的官员,开始结党营私,战队夺权,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优先。
那么如何来给自己牟利?
上范仲淹。
应昭坐在灯火之前,从白天想到了黄昏,水米未进的在纸张上写写画画。
穿越者就有穿越者的优势,那就是他的历史广度没有问题。
所以他能找到一切有过的历史资料来对照思考,接下来该做什么治国方略。
这就是他的优势之一。
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开始诉求改革吏治,其中,富弼、韩琦与范仲淹共同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为新政主力人员,虽然被接纳不少,改革初期接连胜利。
但是范仲淹却对地方权贵、贵族权益下手。
那就是增加官员的考核绩效,增补荫官要求加大增补年纪,至少十五往上走,还得通过考试才能荫官。
这就等于是卡了权贵、先上岸的科举官僚集团的上升道路,本来人家只需要打一声招呼,就能轻松当官,快乐镀金。
之后范仲淹还下手,规定职田数量,导致千里当官只为财的士绅官僚收益大减,还有点还不起欠下的高利贷了。
那怎么办?
你对我的权利下手?那你就去死吧。
于是,庆历新政倒下,范仲淹,欧阳修等新政成员全部遭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