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美梦时代冯可欣 > 第100部分(第2页)

第100部分(第2页)

小泰勒和乔果儿就是其中的两个典型。

乔果儿就不用说了,拍了两年电影后,直接便退出娱乐圈,做自己的川菜连锁店去了。

她可不管自己是不是事业的巅峰期,可不管什么影迷挽留。为了别人而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为了别人而不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绝对都是愚蠢的。

小泰勒的情况也是差不多,出道几年下来,出的单曲和专辑远远少于别人,而且又不怎么拍电影和广告,最多就是去世界各地开开演唱会,其余的时间,想要怎么休息就怎么休息。显然是受够了出名的苦。

抛开少年和美人儿少女们打情骂俏不提,悠闲的时间,对于立志于创造华国的高科技电子公司、且已经开始行动起来的萧奇,自然也是很奢侈的。

在11号的星期二,松下和日立就打来电话,决定接受萧奇的要求,并给出了每套两块电池芯片的电池包十九美金的低价格,这个价格将在萧奇结束提前支付货款之后。上涨一美金。

如果是按照萧奇的第二步计划,将电池厚度降为2。5MM。两块厚电池芯变成三块的狭窄一点的电池芯,并且功率密度要增加15%的话,一年之后出的成品,批量生产的价格,怎么也不可能低于每组二十五美金。

美国的一个咨询公司计算过乔帮主的IPAD零部件价格,萧奇也看过他们的报告。现在每块电池包的十九美金价格,比乔帮主的二十一美金足足少了两块,三千万套下来,可就是省了六千万美金,算下来接近五亿人民币呢!

至于那后面的2。5MM电池芯。要求更加严格,质量也有极大的提高,二十五美金也不算贵。

萧奇计划的是用两年来销售平板电脑一代,然后就再上二代的平板电脑,这提前一年就做好技术储备,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他的真实合同并不单一,而是两年的6MM电池芯组,三年的2。5MM电池芯组。

一事不烦二主,电池管理芯片萧奇也委托了这两家公司做,他们报出的价格也不贵,1。8美金一套,仍旧是每年三千万套,签约五年。

应该说,电池和电池管理芯片,都达到了萧奇的接收范围,可是萧奇故意矜持了一会儿,开头没有同意,直到驱车去往日立的总部,从下午商谈到晚上,第二天还商讨了一上午,才假装不情愿的同意了下来。

矜持的好处是,他还让日立和松下承担了两年之内,所有电池包和管理芯片运送到蓉城的运输费用,虽然各自只有两三百万美金左右,但又算是节省了一笔钱。

让萧奇腹诽的是,这群日本人太无耻了,前几天还在嚷着“这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轻薄的电池”,但现在签合同时却说了,让萧奇带着实验室准备好的五十组电池包、五十套电池管理芯片回去,先对电子器材组装后进行测试,如果功能过关的话,只要给两家一个月的时间,电池和管理芯片的量产就可以进行。

如若是还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也只消给他们说一说,他们就会针对萧奇的意见进行修正,不过一群日本的技术人员信誓旦旦的说了,基本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看的就是细节方面,比如电子方面的厚薄、使用效率上面,还需要做哪些改进;以及电池管理程序上的节能效果、运作程序方便与否等等。

虽然不想承认,但对于技术这方面,日本六大财团的专业技术人员,绝对是世界一流的,远远比华国的所谓“专家”靠谱——人家这些技术人员,诺贝尔物理、化学等等奖项,都已经得了好几个了,就凭这一点的硬指标,便足以直接秒杀“专家”们!

合同签下,花旗银行的人承诺今天就转账第一批预付款后,河通长石和夏目良平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过。

日本人生性小心谨慎,可不代表他们不喜欢豪爽的客户啊!

本来他们要求请萧奇吃日本传统料理的,可萧奇对跟两个中年人吃饭没什么兴趣,直接找了个借口就拒绝了,心想换了前几天那个角色的美人儿少妇松泽优香还差不多。(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产业的中坚力量

萧奇其实原本打算,把电池组件的合同,定为一定要在日本本土生产的,可是后来想了想,觉得却是没有多大必要。

原因很简单,IPAD的电池组件自始至终都在日本本土生产,没有变过地方。

如果可以在别的地方生产,按照乔帮主节约成本的理念,早就搬出了日本,去华国或者其它国家生产了。

日本人肯定也清楚这个,为了他们的声誉着想,自然也不可能为了节约成本,做出什么伪劣产品来。

之所以说只有日本本土能做,他们依仗的就是自己的产业工人,这些产业工人不但能生产如此高精度的锂聚合物电池,而且许多高科技的电子、工业产品,亚洲甚至世界上也只有他们能做。

萧奇非常希望华国的工业,能很快赶上日本,工人们也能很快和日本工人一样。

但现在看来并不现实。

日本的工业体系和工人,都是战后五六十年,一脉相承的拼搏努力,积累下来的。

如果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甚至八十年代的时候,华国的工业体系和工人们,那还是能和日本比较的,虽然工厂体系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可大方向的精气神还在,技术工人们仍旧是工厂的宝贝,受人尊敬的大能。

可是一场发展经济的改革开放,冲击了所有人的价值观。

热心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们,把那些本该关闭的工厂冲垮后,却忘记把那些优秀的技术工人们留下来,而是任由他们流落民间,运气好的进入私企当技术骨干,运气不好的就只能成为下。岗工人。从此领着微薄的退休金过日子。

由此,华国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工业体系和工人们,这种传承有序的步骤,就此烟消云散,再也不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