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狙击南宋女主角 > 第51部分(第2页)

第51部分(第2页)

感谢宗望临死前所付出的努力,使得这支毫无自卫能力的大部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滞,成功的在十天以后,与杨折冲、方洪的五百接应骑兵,于抱犊寨胜利会牢。

随后,大部队浩浩荡荡从井陛入太行,直奔天平寨而去。

就在狄烈入太行的同一天,千里之外的大宋四京之一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应天府,这个一百六十多年前,宋太祖黄袍加身的龙兴之地,又一次迎来了一位赵氏子孙登基为帝。

靖康二年五月二十四,在得知金军主力已全部退出宋境之后,终于拿掉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康王赵构,在宗泽、汪伯彦、黄潜善等群臣一力劝进之下(当然,赵九本人更是想得疯了,只是扭捏做态而已),以弱冠之龄,赵氏皇室唯一血裔之身,登基大宝,重建大宋。

遥尊被俘的二帝为太上与渊圣,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

南宋,一如另一个时空的历史,无可阻挡的建立了!但是,在这一个时空中,它还能否在逆境中苦苦挣扎,延续百年国柞呢?

蝴蝶翅膀即将扇动,天下风起云涌,拉开了新的序幕!

(第一卷终)

以下不算字数:在众兄弟的支持关照下,第一卷终于完成,十五很开心,当浮一大白。今日就这一更了。十五要花点时间好好琢磨一下第二卷的内容。 。)

第八十一章 太行!太行!

(这一章有点少,晚上再加一更。 百度搜索:看小说)

太行山由北至南,象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其山脉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端是兵家险地。

自古以来,太行八陉是当时人们穿越太行山脉的主要途径。“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李白留下的著名诗句,描写了古代人们穿越“太行陉”之难。

这些被称为“陉”的驿路,不过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这些羊肠小道盘桓于山腰,蜿蜒于云端,古人凿岩建道,在崖壁上悬空铺路,宽处十几米,窄处仅能过一匹马,徒步行走尚且困难,要是兵马辎重过太行更是难上加难。

井陉为太行第五陉,为河北至河东的最近要道。因其关口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此以井名之。汉朝时在此口置关,称石研关,后来改名土门关,唐以后称井陉关。

陉关做为东西咽喉要地,本来是有大军驻守的。在靖康元年九月以前,驻守此关的是种家军中的种师闵及其属下八千大军(其中只有正兵三千,余者为辅兵役夫)。

此人是小种(种师中)的堂弟,也算是有几分将才的,只是很不幸遇上了宗望,硬扛了七天七夜之后,全军尽溃,种师闵殒命。

关忠勇等人就是此役中的溃兵。随后逃往天平寨,为刘铁栓收留,成为了天平寨的二当家。

金军夺取井陉关后,打通了与太原府的通道。与围攻太原的金西路军连成一线。但是由于太行绝岭很难运输兵马物资,所以井陉关对金军而言,战略意义不是很大。因此,在解除了井陉关宋军对金军侧翼的威胁之后,金军并未在此派驻多少人马。随后,此关便为盗匪所占。

杨折冲率大部队入太行时,以关忠勇、高亮为内应,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了这个险关。然后,将人口物资,转运天平寨。

平寨(原宋军承天军寨)距离井陉关并不远,只有八十余里。如果是在平原之上。快马一日行程,辎重两、三日行程便可抵达。可是就象前面说的,太行山的陉道,

实在太难走。空着手没问题,用马驮少量物品也勉强可以。但运输巨量的辎重可就难如登天了。当然,如果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上万人一起动手,估计有两个月就能

搬得着不多了。

可谁会给你两个月的时间?耽搁这么久的话。人口物资不是被那些太行义军抢光,就是被真定城里的金兵掠尽。反正别想有个好。

好在关忠勇很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一个主意:水运。 在太行西侧。有一条发源自太行山深处的大河,叫绵蔓水(现在叫桃河)。这条滔滔大河由西而东,一路流经寿阳、平定(今阳泉市),从天平寨山脚下蜿蜒而过,流入井径时,改称为冶水,最后注入著名的滹沱河。

是从这条水路入天平寨,路程可缩短一半,虽然是逆水而上,但比起走那条可怕的陉道,实在要好太多了。尤其现在是夏季,水位高涨,行船更为便利。于是杨折冲

一声令下,众工匠开始制造木筏,同时向井陉附近的人家租借船只。尽管大多是一些捕鱼载人的小船,但好歹也能派上用场不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