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士农工商等级制度,无非是统治者加强国家管理的一种手段罢了。
如果人人都去经商,那田地谁来耕?归根结底,封建社会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
而且,商人逐利,不会考虑国家大势,为了赚钱,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得出来。统治者对他们极其不信任。
实际上,古代的农民们还不是生活贫苦?
遍身罗绮的从来都不是养蚕人,而是商人。
当然,在唐朝,商人的地位低是正确的,被人看不起也是正确的。
唐初对商人的压制,远不止“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得应试。”那么简单。李白就是商人之子,所以他不能参加科举。
在帝王心中,商人是贱民,不能和君子共食,不得坐马车,不得穿绫罗绸缎等等。
但是,真就没有商人能在唐朝出人头地吗?
非也!
关键是看你走通了哪条门路。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便是并州的建材商人,资助了李渊谋反,最后做到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
还有贞观时期,唐朝家财万贯的大商人裴明礼,“拜殿中侍御史、转兵部员外,中书舍人,累迁太常卿。”
由此可见,唐朝统治者对商人的态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贬低商人地位,另一方面,又出台了扶商政策。
例如财政补贴纺织业、漆器业、瓷器业等行业;税收优惠;修建运河等交通运输道路;推动与外国商人贸易等等。
也许有彦祖会说,你这不是跟前文(第16章)自相矛盾吗?
不是我自相矛盾,而是唐朝的统治者自相矛盾。
李渊嘴里说着“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却与武士彟关系密切。
李世民嘴里说着“工商杂色之流,必不可与朝贤士大夫比肩而坐,同坐而食。”,却封裴明礼为朝廷重臣。
不过,宋真之所以没有选择行商这一条路,一是没有经商头脑,二是没有后台。
公孙家族也是发展了许多年,才有这样的规模。
所以公孙氏选择与士族联姻,取得后台。
士族为了经济利益,选择与公孙氏联姻。
当然,类似五姓七望顶级士族,是看不上公孙氏这种商贾世家的。
因为他们家族本身就富裕,而且有来自骨子里的傲气,不屑于商贾来往。
宋真如果一意孤行,想要经商,无疑是死路一条。
他又不是理科生,玻璃不会造,酿酒不会造,细盐不会造。。。。。。
啥都不会,难道造舒肤佳?
对不起,唐朝其实早就有肥皂了,名叫澡豆。就是洗衣去污的猪胰子皂,甚至还能美容。
那回到唐朝,造什么能赚大钱呢?
卖厕纸!
只要你能改进造纸技术,将造纸成本大大降低,改变大唐人的生活方式,富甲一方指日可待。
至于想要卖黑丝的彦祖可以洗洗睡了,唐朝可能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