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四相,就是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所谓更加微细的“四相”,是指在我们不断努力提高
自己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一直未发现的四相执著和习气。例如“我相”,就是“我执”,除了人我执,还
有法我执,越来越微细,随着需要我们在克除习气的时候越来越深入。
2007年8月13日发布于MSN博客
164、关于五住地烦恼
164、关于五住地烦恼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的留言:《胜曼经》里谈到无明住地烦恼力,远胜于四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请问老师,能不能(或者用比喻的方式)讲解什么是“无明住地烦恼力”和“四住地烦恼”?又为什么无明住地烦恼力,远胜于四住地烦恼?
以下仅供参考。
这涉及到五住地烦恼的问题。所谓五住地烦恼就是指四住地烦恼和无明住地烦恼。其中四住地烦恼,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四住地】简称四住,即三界内的见思烦恼。一、见一切住地,是将三界的见惑,汇集为一地,故名见一切。二、欲爱住地,是欲界的思惑。三、色爱住地,是色界的思惑。四、有爱住地,是无色界的思惑。”
见惑即见解上的迷惑错误;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错误,例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四住地就是三界的见惑和思惑。
所谓无明住地烦恼,《佛光大辞典》:“【无明住地】指一切无知之根源。为五住地惑之第五。无明住地属根本、枝末烦恼中之根本无明;为我法二执中之法执。乃一切烦恼之所依,为变易生死之因,故称无明住地。”由此可见,这里的无明住地烦恼是根本烦恼,是法执,是一切烦恼产生的原因,也是克服这些烦恼而变易生死的原因(参见博文《空生妙用的“变易生死”》),所以说无明住地烦恼,远胜于四住地烦恼。
例如有人有得理不让人的习气。其实这也是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习气。其原因是因为“法执”,以自己的阅历与观念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所以需要增加自己的阅历,改变自己的观念,去掉相关习气,特别是去掉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的习气。其实,很多事情在自己的眼里看上去似乎很“得理”,全面而不是片面看待问题的话,所谓的“得理”并非真的“得理”,那是有原因的,自己的看法未必站得住脚。特别是自己看似“得理”往往是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因此,我们才说,遇到事情一定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特别是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严重缺乏,同时又很自负张扬的人,更要这样做。所以通过学习道理、学习做人等方法改变自己的观念、习气比硬性强制自己不要有贪嗔痴慢疑等烦恼习气还重要。另外,强制自己改变贪嗔痴慢疑等烦恼习气也很重要,也不可忽视。标本兼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不可以等待,必须立即行动起来,端正态度,谦卑做人,深入挖掘自身习气并立即改正,克除我执,标本兼治,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断行善积德,主动增加阅历,任劳任怨,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冲锋陷阵,并锻炼智慧,向更高的生命境界前进。
2007年8月14日发布于新浪博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65、诵苕帚的故事(续)
165、诵苕帚的故事(续)
博友留言:消除了宿业就可以开悟了吗?不明白。为什么“忽然有一天他能够连读“苕帚”两个字
了,于是大悟”了呢?不明白。老师可不可以讲讲啊?
以下仅供参考。
佛家认为影响开悟佛道的障碍称为“重障”,主要有三种,又称“三障”。《佛学常见辞汇》:
“【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如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惑是;业障,如五逆十恶等之业是;报障,如地狱
饿鬼畜生等之苦报是。众生因有此三障,所以不能开悟佛道。”大意是说,障碍不能开悟本性的情况一共有三种,
即:1、一切无明烦恼,如贪欲、嗔怒、愚痴等,称为“惑障”;2、五逆十恶(与五戒、十善相违背)等宿业,称
为业障;3、报障,如地狱、饿鬼、畜生等苦报。
故事中的比丘克服自己的巨大困难,坚持念诵,从而处于念诵禅定之中,消除了一定的恶业和愚痴,
得以开悟,领悟到自己的本性被烦恼执著习气所蒙蔽,扫去它们就会露出本性之光。唐&;#8226;《华严经&;#8226;二》:“摧重障
山,见佛无碍。”大意是说,消除了种种重障,就能认识到自己的本性佛。
本性无漏。所以我们要从忏悔恶业、克服无明烦恼上下功夫,并不断积累善行,从而不断开悟佛道。
2007年8月14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 想看书来
166、关于克服懦弱习气
166、关于克服懦弱习气
博友留言:近来发觉自己懦弱的习气较重。我想可能不少人存在这个问题,愿同大家一起交流克服这个
习气的方法。受电视剧《使命》的启发,觉得懦弱不克服,难以完成自己的角色的责任担当。克服懦弱又要防止走
入刚愎自用的极端。洗耳恭听大家的高见。恭请郭老师指导。
以下供参考。
首先,我们要清楚,佛魔虽然在表相上不一样,但在本性上是一致的。《佛光大辞典》:“【佛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