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经过一番协商后,最终东家同意建造500料的。
500料给上面送些好处,也能蒙混过关。
不过东家这人似乎非常性急。
听说只能建500料的,就命贺总管立刻开挖下一个干船坞。
下一个的规模,听说要建成后能同时建造三艘七百料帆船。
这个工程规模,想想都让人咋舌。
。。。
二十天后,木材干燥窑传来了好消息。
经过不断检验,第一批干燥的木材终于出窑了。
经过当地有经验的船工的“鉴定”,这些干燥后的木材,已经完全合格。
前后用时二十天左右。
据说原时空成套的干燥设备,不到十天就能搞定。
虽然时间上稍微慢了点,但陈浪对这个结果仍旧十分满意。
传统方法阴干需要三年,现在直接缩短到二十天,还要啥自行车?
这意味着,往后在木材的使用上,不会在干燥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出现瓶颈了。
大明时空的木材储备还是相当丰富的,而且没有砍伐限制。
陈浪的双眼仿佛看到了无尽的木材宝库。
木材供应充足的话,往后在钢铁供应不足的地方,还可以用木材来缓解。
此时,刚好双桅帆船的完整图纸也下来了,陈浪打了个响指,待手里的这门炮撸完,立刻就去慈溪走一趟。
。。。
三月初九的上弦月亮格外明亮。
祝雨真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便在集贤书苑内漫无目的的闲步。
此时亥时(晚11点)已过,大院内的人早都睡了,四下非常安静。
这么大一座宅邸,里面住的都是杂七杂八的人。
和祝府一点都不一样。
而陈浪住的秋爽斋似乎只是一个小角落。
但秋爽斋方向仍旧有亮光透出来。
其实祝雨真早注意到这个现象,但一直没有问陈浪,在她的印象中,那便是陈浪的家。
祝雨真虽然好奇,但自持身份,还是打消了去一探究竟的念头。
虽然,那些不过丈的围墙对于她来说,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祝雨真随意的走着,不觉却转到了秋爽斋前面。
刚好碰上李莹抱了一大堆纸和书匆匆忙忙往的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