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在后面顿时抹了把汗——孩子,是表现主义,不是表演主义。
……
“老板,来份都市报。”
“不好意思,都市报卖完了。”看着面前的青年,报刊亭老板第242次说道。
“我晕,怎么又没了?!我都跑了三个报刊亭了!”青年懊恼道。
老板再次解释道:“是这样的,前段日子很多读者都说狂生叶予的新小说太垃圾,都市报销量大减,我今天就进得少了。”
青年撇撇嘴:“太垃圾?没看到徐老、陈教授等人都力捧《审判》吗?!那些人自己看不懂就瞎说!下次记得多进点都市报啊!”
目送着青年离开,老板叹息一声,转头向旁边正看着《审判》的老友问道:“老李啊,你是大学教授,懂的道理多。你说说,为什么这么多人来买都市报?他们中绝大多数应该都看不懂吧!我也正是考虑到这点,才进得少了。结果……唉。”
老李抬头,笑了笑,道:“正因为看不懂,所以要买。”
……
《审判》连载第五天,《审判》完结,都市报销量再涨六成。
文坛因为《审判》争论得更凶了,甚至,除了徐亦山和陈彦琳外,国内文坛三巨头中的另一位,已经封笔8年的刘化封也站了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这仅仅是文坛的,还有各种网络名人,著名评论家,哲学家等等,都在媒体上争论个不停。
一时间,网友们都纷纷高呼:“狂生叶予的一篇《审判》炸出了好多大大。”
同是这一天,话题愈演愈烈,开始从《审判》广泛地延伸到各种社会问题,比如,公检法机关执法问题,教师队伍基本素养问题,如何限制政府权力的问题,新闻媒体规范化问题,等等。
可以说,从叶予的一篇《审判》出发,整个社会形成了一场大讨论。
……
“嘿,云浩啊,你说这公检法机关,近几年来是不是执法太不谨慎了?好像经常有冤假错案。什么?你不清楚?你都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吗?唉,算了,当我没说。”
……
“唉,现在这年头,媒体实在太嚣张了,想黑谁就黑谁,都没什么有力的法规限制他们。”
“咦?!同学,你也这样认为吗?来来来,咱们好好探讨下。首先,你看,在叶予的《审判》里,有这么一句话……”
……
“我跟你说,咱们校长就是个人渣,近几年来经常威胁女学生。什么?你不信?我晕,老师是人,不是圣人,平均道德水平就算比其他人高点,但能高到哪儿去?都混口饭吃罢了。又没有规定说,只有圣人才能当老师。你怎么能这么迷信老师的权威呢?你有看过《审判》吗?什么?你没看过?叶予的《审判》你都没看过?算了算了,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了。”
……
与此同时,叶予也被国内文坛三巨头公认为是“文坛的未来领袖”。
一时间,他的粉丝们振奋不已,走到哪里都昂首挺胸。
你见过有谁18岁就被认定是“文坛的未来领袖”吗?
我偶像就是!
你见过18岁就写出表现主义小说巅峰之作的人吗?
我偶像就能!
你见过出道一个半月,就拥有数千万粉丝的人吗?
不好意思,还是我偶像!
歌手中的大作家,作家中的热门歌手。
咦,这说的不是我偶像吗?
……
同一天上午,扣扣新闻流出小道消息,大致内容则是:文宇高中教务处主任王洪涛向美女教师何茹多次求爱不成,便通过其任职闲水市工商局副局长的叔叔王远峰,故意向何茹父亲的公司提供假消息,致其决策失误,公司蒙受重大损失,最终导致公司倒闭,并欠下600多万债务。而王洪涛则趁机以帮助解决债务的方式接近何茹,不巧却被叶予撞破并揭穿阴谋。自此,王洪涛怀恨在心,二人结下仇怨。次日,王洪涛在广播操上向叶予发难,被叶予化解。之后,又通过与王远峰利益瓜葛较深的闲水晚报多次抹黑叶予,却又被叶予一一化解。多次报复,却均未得手的王洪涛对叶予愈加仇视,甚至到了恨之入骨的境地,想到叶予曾夸口在第一次月考时考进年级前三甲,便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作弊门——以藏于身上的纸团诬陷叶予,以教师的权威蒙蔽群众。
而在具体内容里,还讲到了何茹父亲公司倒闭的详细过程,详细到似乎是受害人本人亲口讲述的。
这条小道消息一出,顿时收到了大量评论,并被广大网友顶到了热门新闻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