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农户,还有国营单位生产出来的一些物资,日化,布料,食品,日用品等。
全国每个村镇,每个乡镇都有设点。
相当于成千上万个点都不止。
一旦有某款商品出了最新款,那肯定供销社会将渠道分发下去。
从上到下,层层递减。
比如,市级供销社拿走一万个肥皂,县级只能分到八千个,镇级能分到五千个,乡级能分到两千个,村级能分到五百个。
都是这样的以此类推下去。
哪个卖的快,就专注补充哪条线的货源。
所以,对于李奎元来说,这种东西,他旗下六个供销社。
京城有多少个街道,多少个主任呐。
很快就能消耗掉。
毕竟,这是日用品,一块肥皂要是省点用的话,一两个月不是问题。
甚至有人一块肥皂用了一年。
也就是出去见客人的衣服用肥皂洗一下。
平日里的,都是泡在水里,然后用木棍敲打几下完事儿。
也没有多少肥皂舍得放进去。
然而,陈安知想的不是这出,他问道:“这么贵,老百姓买得起么?”
“小陈,某些东西不是给老百姓买的,这年头工资一百多的也有大把,两百的也有啊,给他们一个月用个两三块,算是正常的吧?”李奎元的思路,让陈安知仿佛回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一样。
自己那个年代,就是这样,搞精准定位。
看来李奎元的思路有点儿东西。
“主任说的是。”陈安知焉了下去。
这下,叶小兰说话了,“小安子,你要相信李主任,因为,我们供销社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供销社,生意还是超火爆的,都是我们主任带领有方,能善于发现客人的喜好,并能精准捕捉定位客人的消费水平。”
“懂了,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大概就是这样了,主任,您这边先把库存用完了,我再问我朋友有没有,如果真没有了,我就问问进货价,再跟您说。”陈安知也留了一手。
李奎元是个老狐狸,当然知道陈安知想的是什么,也就没有点破,这种东西一旦点破,这种好货,就会在其他店出现。
他现在要做的是,观察,观察陈安知的货物来源,观察陈安知的销售能力。
“这次出差,我在外面建立了苹果红枣渠道,原先,我们供销社是很少卖时令水果的,今年,苹果,红枣滞销,上头发文件下来,要我们给他推,那以后我们这就有这两样东西了。”李奎元笑道。
似乎,这里面他赚了更多的钱似的。
这点陈安知是深知,滞销,意味着什么?
就是倒在地上都没人要,给钱就卖的那种,绝对就是暴利。
不过,这年头卖滞销货,得跟上头请示,批准价格后,签订一定的合同。
否则,主任也会被带走喝茶。
说走姿派作风。
“我们旗下六个供销社,一共拿了六吨的苹果,还有六吨的红枣,到时候每个社分到一吨,看我们几个社谁,更会卖,这次也给你们一个考核,第一名,售货员级别提升一级,工资加五块,今后提成每单加利润的10。”李奎元说后面的时候,压低了声音,深怕别人知道供销社有提成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