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爷子做何解啊?”悠闲地喝着茶,赵桓不紧不慢地问道。
脸上的大红疙瘩颤了颤,吴阶道:“臣觉得,帐内的兄弟们就像一家人一样。都成了一家人了,总要有个家长。陛下当仁不让,是家长最合适的人选。臣的家乡,称呼家长,都叫老爷子。所以,所以顺嘴就把陛下叫成老爷子了!”
“执政以为,这个解释如何?”
秦桧笑道:“发于至诚,有情可原!”
张浚道:“臣,臣觉得还是贴切的!”
赵桓大笑,道:“好了,两位执政都是有大学问的人,既然他们说道理还讲得通,朕也不好加罪于你!起来吧!老爷子,嗯,有趣,有趣啊!”
稍微停了停,赵桓道:“不是要商议攻城方略吗?说说吧,朕也听听!”
吴阶“腾”地起身,也不用参谋来讲,自己亲自上阵,指着地图,大声说道:“目前,我军合围西平府已经一个半月。根据可靠消息,城内粮草可供半年之用。前几天,李良辅又将城内居民家中的粮食搜刮殆尽,所以,城内粮食是不缺的。我军现在两个骑兵军团、七个步兵军团,人员齐整,军需充足,正可一战而下西平府。
臣决定,以捧日、天武两个军团监视静州之敌,以一个军团做预备队,以六个军团包打西平。鉴于敌人可能依然采取上次的战术,就是依靠房屋,与我进行巷战。并以骑兵断我后路。所以,臣想采取南北两面主攻,东西佯攻,一旦城破,南北对进的策略。南北两路,只要于西平大街会师,就可将把敌人拦腰截断,打到这个时候,战斗也就差不多了!”
一说到打仗,吴阶立即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端的是气势逼人。
看起来没什么问题,赵桓突然问道:“敌军固守,准备采取什么对策!”
“一方面,南北会师之后,包围西平大街上的李良辅的衙门,不管李良辅在没在里面,都要以最快的时间拿下来,瓦解敌军的抵抗意志。涉及到的具体战斗,可采用逐屋争夺、房内开洞的方法,肃清残敌。而且,紧要时刻,可以用火攻!”
火攻!难道要火烧西平府?这么繁华的西平府,打烂了,真是可惜啊!
赵桓回忆着当日在“狮子园”盛宴的情景,心里还在替这座城市惋惜。但是,战争就是这样残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心软。赵桓一直坚持着一个信条,就是不乱发表意见,不动摇军事主官的决心,以免造成军事指挥上的混乱。军事上的事情,还是交给军人好了。
其他人并没有发表不同的意见,看来,吴阶的方案大家都是赞同的。
稍微沉默了一会儿,吴阶问道:“陛下是准备留下,还是看看就走?”
赵桓瞧着他的样子,笑了:“是不是怕朕留下?朕就那么招人烦?朕明日就走,今天就住在你的大营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拿出来,不要藏着掖着,象抠门的小媳妇似的。种无伤,把你的六品厨子叫来,准备晚膳,朕要与任爱卿好好喝几杯!”
种无伤答应着,吩咐人立即去办!
吴阶又问:“陛下明日就回宥州?”
这个吴阶,难道是上了岁数,真是招人烦啊!
“朕去甘州,见见耶律大石!想必他也是想见朕的!”
大家一听,都想再劝,赵桓却道:“朕意已决,不必再劝。朕带着一万五千虎贲,甘州还有八千铁骑,就值得你们这么大惊小怪的?耶律大石也未必是来打仗的,真想见见这个了不起的人物啊!”
赵桓扭头望着萧合达,道:“你不想去见见?”
萧合达起身回道:“想,但是臣更想砍下李良辅的狗头,以报陛下大恩!”
不想去就算了,朕可是恨不得立即飞到甘州去呢!
第十一章 论剑(一)
十二月十一,赵桓到达凉州。占领凉、甘二州之后,赵桓立即下旨,恢复旧名,改西凉府为凉州,宣化府为甘州。这些地方对于西夏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大宋来说则是两码事。还是旧名好,不容易忘记!
天武军团右厢都虞后李明理,将官家接进城里,把自己的住所腾出来,作为官家的临时行宫,嘘寒问暖,极尽巴结之能事,还一个劲地说,条件太差,太不像话,陛下怎么就来了呢?
赵桓问道:“甘州情形如何?”
李明理答道:“辽军攻击了一次,损失五千余人,老实多了。耶律大石到了以后,并没有围城,也不知打的什么主意!”
打的什么主意?哼,他在等朕。
耶律大石以三四十万契丹人,统辖一个人口五百万人、疆域万里的庞大帝国,确实不简单。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暂时没有精力东下,与大宋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大石东来,能捞到一点便宜就捞一点,捞不到全身而退就是了。按照朱孝庄的话说,人老了,也不知能活到哪一天,想家啊,想回家看看啊!也许,这是大石心里最不能向别人说的理由呢!
并没有将甘州城围死,也就显示了大石还是给大宋留了面子,而自己这次也来对了。
赵桓淡淡道:“朕明日就去甘州,派人去通知曹沅一声,免得吓死朕的爱将!真是的,你们这些人啊,平时上折子说怎么怎么想朕,可是朕来了,却又恨不得朕立即回京城去?难道朕就不能到处走走,难道朕就只能待在高墙后面?朕乏了,你忙你的去吧!”
李明理退下,立即派人去通知曹沅准备接驾。
十二日晚间,赵桓终于到了甘州,曹沅带着五千人马出城来接,如临大敌,辽军大营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远处的斥候,遭到宋军拦截,乖乖退了回去,一定是得到了命令,不能擅自挑起争端啊!
来到城里,赵桓也不休息,立即登城,巡视甘州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