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阴谋阳谋哪个更厉害 > 八徳 德不孤必有邻(第3页)

八徳 德不孤必有邻(第3页)

春秋时期,宋公子鲍就是用"厚施收买人心",最后取得王位的。

宋公子鲍,一直韬光养晦,广纳人心,散尽家财,周济贫民。宋昭公七年,宋国遭受自然灾害,举国闹粮荒。宋昭公不理国事,终日游乐宫中。公子鲍就把家里的粮仓打开,给天下百姓放粮。公子鲍比商人做得还周到细致,他尊老敬贤,凡国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按月发给粮食衣物;他还不断派人到一些老者、贤者、有功之人的家中去慰问,带去生活所需。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他都收养在门下,厚养宽待。宗族亲属,不论远近,凡有红白喜事,其费用全由他出。

第二年,灾情未解,但公子鲍家里的粮食已经分光了,他又找到与他有感情纠葛的裏夫人,到襄夫人那里借粮借钱,帮助苍生。就这样,公子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举国上下无不念其大仁大义,都明里暗里,愿助他成为一国之君。

不仅如此,就连那位老太太襄夫人都不再支持她的孙子宋昭公,主动要帮助公子鲍除掉昭公。看来这种欲得先予的战略,对于笼络民心,真是极好的招法。

那天昭公要出去打猎,襄夫人就密告公子鲍,让他乘昭公打猎出宫门之际,将其杀害。公子鲍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没必要再继续掩饰自己的目的,就让自己的手下干将在军中作动员:"国母襄夫人有命,今日要扶立公子鲍为国君;我们要同舟共济,共同起来讨伐无道昏君,共同拥戴有道明主!"

有公子鲍长时间的厚恩广济,军中老小都对公子鲍敬仰已久,恨不得早日拥戴其主理国政。就连老百姓听到公子鲍要夺取王位,也是无不云集

影从,极力响应。

待昭公刚一出王宫,众人就将其团团围住,昭公已插翅难逃。杀掉了昭公,公子鲍的身边亲信合班启奏襄夫人:"公子鲍仁厚得民,宜嗣大位。"于是,大家便拥立公子鲍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宋文公。

公子鲍由于德行高而深受百姓爱戴,最后为人们拥立为国君。这做的可是一笔长远生意,获得的回报无比巨大。我们不得不说,德者是最大的智者,也是最高明的投资商。

4。仁德术:益民则民悦,民悦国无疆

【简译】

充裕人民的物质财富是实现治国安民的基本原则。

【引申评论】

《易经》四十二卦中说:"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悦)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上卦本为乾,下卦本为坤,乾的第一爻与坤的第一爻互易位置,即成为《益》卦,因而有减损上方增益下方之象。民为国之本,"益"民实质益己,因而卦名《益》。又,上卦"巽"是风,下卦"震"是雷;风越强雷越响,风助雷威;雷越响风越急,雷助风势;风与雷相互助长,气势增益。下卦"震"是动,上卦"巽"是木是风,卦象又为木船为风所漂动,故有"利涉大川"之喻。

损上益下,从古代社会政治的角度看,就是统治者自损以补益在下的平民百姓,人民得到益处而统治者自身也会因此得到益处。民贫,朝廷的统治就不稳固;民富,朝廷才能免除忧虑。所以高明的统治者善于使用损上益下之道,从上方施利于下,其统治才能光明昌盛。

其实,这卦的意思无非就是说,"上"与"下、"损"与"益",这种双边活动乃是在国家社稷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的。为上者不体恤民痍,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会揭竿而起,天下立马就要大乱。这就像范仲淹所说的那样:"损上则益下,益下则固其本。由此可见,损下益上也罢,损上益下也罢,不管表面上直接受损的是谁,但是在国家社稷这个统一体之内,受损者最终还是能够有所得益。这就是上下、损益之间最突岀最根本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益民则民悦,民悦国无疆。统治者明白此理,轻徭薄赋,奠定了盛世之基。

管仲对"民"与"国"的关系也有充分的认识。他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因此,能处理好"民"的若干大问题,就是政治中最宝贵的。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以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宝也。

管子所说的"顺民心",就是要顺其"四欲";"逆民心"就是统治者"行其四恶要做到"四顺"、不行"四恶",统治者必须首先懂得顺于民就是为了取信于民的道理。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统治者肆其所欲,用刑罚和杀戮来压制人民,结果只能是"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国家的政令就无法施行,统治者的地位就危险了。

所以,当官勤政的要务是爱民、养民,因为"民心顺,国家安",这德是个最简单的道理。其中的道尊,明君应当审察才是。

可见,儒家的智谋是一种金形的智谋,它从人的道德深处出发,以改变人的品行为依据来影响社会,这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

窄阴阳谋略之刘裕德高望重

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出身于一个没落官僚家庭,祖父刘靖曾做祖过郡太守,父亲刘翘只做到郡功曹的小官,到刘裕生下来时,已家道衰败,养不起他了。刘裕靠吃别人的奶才活下来,箱大些,就去砍柴、打渔,以后就以卖草绳为生。可以说,刘格在青少年时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饱尝了人间的艰辛,而这对于他日后革除弊政、倡导节俭是有很大影响的。

魏晋以来,门阀士族当政,世风崇尚奢靡,百姓深恶痛绝。刘裕对百姓的疾苦还是了解的,对那些争奇斗富的事情也是看不慣的。因此,他大力提倡节俭,并首先从自己做起。o

刘裕清心寡欲,处处按规定办事。他对珠玉舆马不屑一顾,后宫的嫔妃也很少,根本听不到有宫女歌舞的声音。宁州曾献上一个珍贵的琥珀枕,光色甚美。他当时正要北征,因为琥珀能治刀伤,就高兴地接受下来,并命令捣碎分发给各位将领。他平定关中时曾获一女,非常宠爱她,后因她耽误政事,经谢晦劝谏,便立即将她送走了。他睡的床很简朴,没有高档的曲脚床、银涂钉,只是简单的直脚床,钉用铁制的。他的住处也十分简朴,床头是土屏风,墙上挂着葛布灯笼和麻绳拂。他对子女的要求很严,各位公主出嫁,赠送的嫁妆钱不超过二十万,并不给锦绣金玉。他的穿戴也十分随便,常穿连齿木腹。外出时不喜欢前呼后拥,在出神武门散步时,左右跟随的不过十余人。他还把自己补缝多层的破袄送给长女,让她以此教育后人,要他们节俭戒奢,并保存着自己少年时期曾使用过的农具,用来教育后代知道稼精的艰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