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呢,如果你还没对战国有一个了解的话就推荐先别看他的小说,因为里面的语言过多使用会导致你的判别能力下降,最好到市面上买一些介绍日本战国的书。
还可以看看战国时代人物自己写的书,比如《甲阳军鉴》,《太祖一代本纪》,《信长公记》,其中《信长公记》的作者正是自小跟随织田信长的太田又介牛一,所写的故事,真实性极高。
还有隔战国不远的江户时代(即德川幕府,16o3年由德川家康创建)的人写的《太阁记》之类的。
总结一下,怎么说好呢,国人写的战国小说是【多而粗】,日本人写的比较少(主要是我们知道的少),但几乎都是精品(不是精品就不会翻译过来了,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糟粕在其中呢!)。
当然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怎么选择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
。。。。。。
天亮之后,我被织田信长叫到了安土城中。
我走进只有织田信长和森兰丸的评定室————
自从开府以来,只要【回京】,我被单独召见的机会就非常多,甚至都过了柴田胜家。
这代表着织田信长对我越来越倚重。
我已经不是当那个在明智光秀面前倍感压力的少年,而是真正的幕府栋梁了!
一见到我,想来高傲甚至有些蛮横的织田信长竟然主动拿掉了戴在自己头上,代表将军身份的立乌帽子(乌帽子是日本公家平安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黑色礼帽,近代日本成人男性的和装礼服组成部分。
镰仓时代以来,乌帽子越高表示等级越高。
公家通常带的帽子叫【立乌帽子】。此外还有风折乌帽子、侍乌帽子、印立乌帽子等。
一般来说,自从足利义满受封太政大臣以后,幕府将军都是佩戴立乌帽子的,而幕府官员和其他武士依旧佩戴折乌帽子)。
他低头向我行了个礼,我吓了一大跳————
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前只有我对他行礼的份,今天竟然。。。。。。
在我的印象中,织田信长只对天皇陛下以及诚仁
太子行过礼,即便是和他关系不错的前任关白近卫前久和现任关白二条朝实,他都只是欠欠身,随便打个招呼了事。
倒不是说织田信长这个人不懂礼貌,事实上,且不说此人的文化修为,在近畿呆了这么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年,要是还不懂【规矩】的话,早就混不下去了。
像那个【朝日将军】源(木曾)义仲,
在山沟里长大(我对山区人绝对没成见),没知识,没文化,没修养,进了京都之后马上就被花花世界给迷了眼睛。
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天皇面前衣衫不整,抓耳挠腮,满口粗话,用【盖浇饭】的形式招待公卿吃饭(脑子里没神经啊!对方可是达官贵人,而且还是【国宴】,你让人家吃这个?)。。。。。。当然了,
以上故事都是传说,我估计是因为他没有约束好自己的军队,四处劫掠,最后遭到了京都官民的强烈反对而倒台。
扯得远了。。。。。。不管怎么说,一个人如果想干大事,不被大家讨厌,就要学会礼貌才行。
织田信长和皇室的关系很不错,至少目前是这样,天皇从没有反对过织田信长什么政策,而后者也没有
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至于公卿呢,织田信长除了给予他们领地保障他们的生活之外,每年还有丰厚的献金。
对了,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织田幕府延续足利幕府的做法,给予朝廷领地,也就是所谓的【天领】。
(这也够操。蛋的,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论,应该是朝廷给幕府领地才对啊
)
皇室是八万石,公卿们依次叠加共十二万石。
总共二十万石,看上去已经十分丰厚了,几乎相当于一家中等大名。
织田信长当时非常得意的对我们说道:
【我给了朝廷那么多的领地,还不用他们干什么活。。。。。。怎么样?这下他们该齐齐跪下来感谢我信长的恩德了吧。。。。。。】
大家的意见与他一致,我当时却冷不丁了来了一句:
【将军真的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