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只要大家用心都可以感受到。所以"道"不是”形",而是“象”。
掌握着天下的大趋势,自然会招来天下人的归附。这种顺应自然的归附不会造成任何损害,于是形成了安宁、和平、祥泰的自然环境。美妙的音乐和可口的食物,只能挽留一些过往的客人,最终仍会离去。真正的道用言语表达出来,很平淡,实在没有任何特别的味道。眼睛难以看到,耳朵难以听到,但真正发挥起作用来却是无穷无尽永无休止。
有一天,隐居在山林中的徐无鬼去看魏国的国君武侯。武侯说:“我要慰问你啊!你在山林中太伤心了吧!"
徐无鬼说:“我是来慰问你的。你的欲望不断膨胀,好环的区分越来越多,不是太耗神了吗?要是去掉这些,你的身体会不适应,便要生病。我来慰问你,怎么你还要慰问我呢?"
武侯有些不高兴。
过了一会,徐无鬼跟武侯说:“我跟你说相狗术:最下等的狗吃饱就行,中等的狗意气高远,上等的狗就像忘掉自己似的。不过我看狗不如看马,马身上每个部位合于要求的是国马,它比不上天下马。天下马不经训练,全是自然形成的材质,所以使你感到它好像没有材质。你要是看它的神采,它好像不知自己的存在似的。这种马奔跑起来,就像风一般快,等你看到它扬起的尘土,它早就不见了踪影。”
武侯听徐无鬼说了以上这些后,感到十分亲切,高兴得大笑了起来。
当徐无鬼出来后,武侯的宠臣名叫女商的追了上来,问道:"我为取悦我们的君王,诗书礼乐、太公兵法都说了,过去的实践证明都是很有效的,可君王从未开口笑过。你跟他说了什么,竟会使他那么快乐呀?"
徐无鬼说:“你没听说越国有个被流放的人吗?他离开自己的国土好多天,看见自己熟人就会高兴,一个月后看见过去在国内见过的人就高兴,一年后见到似曾见过的人就高兴。长久住在空野深谷,杂草长得连小动物都难穿越,这时听到人的脚步声就会快乐异常,何况这时能有兄弟亲戚在身边说话呢?国君老是在宫中,很久很久都没人用纯真的语言在他跟前说笑,忽然听到我说狗说马,他怎么不快活呢?”
徐无鬼老时又来到魏武侯宫中。武侯说:“你在山林里吃橡栗、葱韭,
蒙受风露。现在年老了,是否想进宫得到俸禄,享受酒肉的风味呀?”
徐无鬼说:“我是贫贱的人,过惯了贫贱的生活。来这还不是只为看看你吗?你身为一国君主,劳苦一国,百姓以满足你耳目口鼻的欲望,费尽了心神。要知道心神喜欢闲静和谐而厌恶偏私,偏私这是病啊!你犯了这个病,所以我来看你。”
武侯说:“我要爱护我的百姓,讲求仁义,停止战争,这该可以了吗?”
徐无鬼说:“爱民是害兵的开始,讲求仁义而停止战争乃是兴兵的本质。大凡想成就美名的,那就是说他又要作恶了!你如修养内心的纯真、顺应天地自然,不要烦扰百姓,那就是百姓的大福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治国之道是不应该勾起欲望的。因为欲望能挑拨人的内心,使人不得安静,人心不安,必然会生是非。在欲望的驱使下,有些人走向了歧途,自毁了前途,因此一蹶不振,生不如死。所以,人活着一定要遵循“道”,要顺应规律。
3。道是万物的本原
原典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释义
老子是说:宇宙最初有道,即最初始的那一个点,这个单一的点又生分出两个点,这两个点即为阴阳,阴阳交合即生出了第三个不同的点,这种混合遵循着这一规律,延绵不断。于是,万事万物便由此产生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首句,是对宇宙起源的一种探索和认识。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先天而存在。无声无形,杳冥空洞,永远不依靠外在的力量,自身不停地循环运行,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的母体。我不知道它的名称,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名叫做“大道之所以被命名为“大”,是因为其无边无涯。道不止于大,又能不分昼夜地运行不息,故又可谓之“逝气其愈逝愈远,无法穷尽其源,故又可谓之“远”。但虽远至六合之外,无穷无尽,却始终未尝离道,仍然依道循环运行,故又可谓“反”。
这是老子对“道”的全面描述,它将生成天地万物的本体、运动性、规律性、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集于一身,指的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亘古以来,天地是如何产生的?人又是怎么来的?人类一直在寻求着答案。这一段,老子以其高深的道行观察道,观察道的演化,观察宇宙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提出了著名的道生论,对此做出了解答。
在老子的眼中,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是天地的创造者。道,看起来什么也没有,所以可称为无。说它是无,那只是相对于天地万物而言的,而不是说它不存在。它是一种无形无象、无分无界、朦胧不清、浑然一体的东西。正因其无分无界,浑然一体,所以可称其为“一”。这样一来,“一”就从“无"中推衍了出来。老子把这个过程称为“道生一这个“一",指的是阴阳未分之前混沌一体的宇宙。它与“无”字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体现了道的两种相反的属性。前者体现了道的实在性,后者突出道的虚空性。这个混沌未分的宇宙,“其中有精”,在自我的运动之中,逐渐分割为阴阳二气,老子把这个过程称为“一生二"。“二”就是阴阳。阴阳的变化,犹如强大的动力,激活了宇宙间的“精",从而产生天地,产生了人类,他们与道并存,老子把这个过程称为“二生三"。所谓“三”,即指天、地、人三才。宇宙间有了这三种东西,万物得以滋生,即通过阴阳运动生成新的统一体后,生化出世界万物。老子把这个过程称为“三生万物”。
这就是老子为世人描绘的道演化的壮丽图景,向世人展示了大道的生化的途径,给世人昭示了宇宙万物的起源。这就是老子著名的道生论。
道虽然看起来很恍惚,但在恍惚之中有图像,有物体,有精神,有灵急性。有了这个道,宇宙的秩序就建立了,这个秩序就是统领宇宙万物的一。有了这个一,代表天地父母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的二就诞生了,有了天地父母阴阳就产生了联系二者的气,阴阳与气构成了三,由这个三生成了宇宙万物。
也就是说,我们生存的宇宙空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各种生物包括万物灵长的人类在内,都有雌雄之分,换言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阳。雄性都有阳刚之气,而雌性刚好相反,即具有阴柔之气,阳刚和阴柔是万物的特征,也是万物得以延续的基础。阴和阳相反相成,相互独立存在而又不可分割,二者相合而成和气。和气取的是阴阳二气的中和,因此,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只有和气为人,才合乎大道的规律要求,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任何凶神恶煞的行为都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也就无从谈起人格和尊严。因为任何万物的特性就是一个“和”字,和气的人就合乎大道,合乎大德,就会受到大道的拥护;反之,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等等。
我们经常喜欢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和就是和气。但
要想做到家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句俗语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再新鲜了,
并且有不少人都把它当作至理名言,在走进婚姻殿堂的时候不免有些战战兢兢,生怕婚前的甜蜜和温馨都被婚后生活的琐碎所替代。的确,婚姻是两性感情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恋爱时期感情的结束,走进婚姻的人们,需要的是另外一种爱情。这种爱情已经失去了很多包装、虚幻和浪漫,而是t多了更多的平淡和真实。它要求双方对他们的感情做进一步的接触,需要更亲密的关系,需要更稳定的关系,需要的是另外一种更亲密的爱情,从而作出把各自的生活完全重叠的决定。结了婚的男人无法再像往日一样,保持自己的完全独立,或者回到自己父母的家中,寻求父母的慰藉。女人也不能再像恋爱时那样春风得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般受男人宠爱。反之,我们要面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烦琐的事情和不快的矛盾,也许我们会争吵,会大动肝火,闹得家庭鸡犬不宁。当我们真实地面对生活,包括无数的挫折和风雨,也包括柴、米、油、盐的生计安排时,我们也许会有一种挫折和气馁的情绪产生。我们再一次印证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说法。
而事实上,“婚姻本身无所谓好坏的,成败全在于你”。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家庭,延续你的爱情,并为你的爱情果实建立一个贮存地。在现实中,许多夫妇感情与日俱增,恩爱有加。究其原因,全在于夫妻感情巩固、发展得法,追求一种平淡、恬然的生活。其实,只要你善于经营你们的这种亲密而现实的爱情,你们的爱情也会继续发展、升华,绝不会被扼杀在婚姻的摇篮中。
★不要让子女在第一起跑线上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