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这山上的杨梅闹的。”宋青许是心烦,不愿听两个女人絮絮叨叨,拿着旱烟管,拍拍身上的灰进了屋
李梅讲着讲着眼泪就挂了下来,“前几天遇见收杨梅的人,你大伯子问了一下,今年杨梅怎么收,他说一角两分钱一斤,那这两万来斤杨梅只值两千四百块钱左右。”
“这杨梅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往年收入好的时候一年能赚个两千来块钱,这几年都没怎么赚,今年弄完就不租山头了,反正刚好八年了。”不论什么时候做生意就一个字难,有的时候钱好赚,有的时候倒赔钱。眼光、见识、胆魄样样不能少,即使这样也没人敢打包票自己能挣大钱。
“幸好当初花大价钱租的是本就有不少杨梅树的山头,否则伺候一棵杨梅树长大结果都得等五年,那亏的就更惨了。”李梅讲到此处,眼泪也止住了,有些庆幸当初当家的选择,听人说别的镇里有人承包荒山种植杨梅树,那亏的叫一个惨,自家这样好歹还攒下了七、八千块钱,算很不错的了。
不过想到今年的杨梅,李梅的心又沉了下来,不赔个一两千收不了场,“唉,今年这杨梅啊,太亏了,指不定得赔多少钱。”
“大嫂,为什么不自家去卖呢?”两千四百块钱卖掉所有杨梅真的太亏了,杨梅采摘时间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或许可以想想办法把它稍微卖的高一些。
“这么多杨梅就那么一个月的时间哪里卖得掉?”李梅也想着自家卖杨梅,但关键是这么多杨梅一个月的时间根本卖不出去,现在心里才愁啊!这亏本的买卖,谁都不想做,只得想办法挽回一些损失。
“可我觉着卖给收杨梅的,只怕亏得更多,这么多杨梅分三四批每次一两天摘下来,请人就得花不少钱。”四万斤杨梅收价两千四百块钱但最终拿到手里面的可没这么多。
李梅心里也没底,这事情最终还得丈夫拿主意,自己懂得真的不多,“我得好好想想,和当家的好好商量商量。”
林秋也没多说,这主意也不知道能不能奏效。
再说亲兄弟还明算账,自己不能够过多干预,一个弄不好,关系可能就会变差。
不过自己得好好想想,能不能想个法子,帮大伯子和大嫂一起把几万斤的杨梅卖出去,就算最后只能保个本也是好的,总比眼睁睁看着杨梅亏钱来得好。
第二十一章 杨梅初熟
晚上林秋躺在床上想着杨梅可以做那些好吃的零嘴。
自己就一个吃货,没有人脉,想着把杨梅卖个高一点的价钱,那是白日做梦。
不过可以想着延长……
有了,杨梅罐头,味道好,保质期长,但自己不会做杨梅罐头,防腐剂该放多少又得添加多少色素使它的卖相更好一些,这不是专业人士还是算了……
划掉。
话说现在的很多东西,在后世都是三无产品——无厂家无生产日期无商标。
杨梅酒,倒是需要杨梅但这酒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因此这是一种小众酒,不好卖。杨梅盐水浸泡洗净晾干,一层杨梅一层冰糖最后倒白酒没过杨梅1…2公分密封,每隔三天可摇晃一下瓶子,酿制15…25天时就可以喝。味道有些类似红葡萄酒,但却又多了几分特有的杨梅果香,口感馥郁芬芳。
再划掉。
杨梅干,酸酸甜甜好滋味,现在就很流行的一种零食,制作过程简单就是制作起来比较累,可行性比较高。
这个可以有。
自己这个主意只能够江湖救急把眼前的杨梅解决掉,只是占了现在这边还没有工厂直接制作杨梅干的便宜。
林秋想过大伯子和大嫂要不要开办杨梅加工厂,这类腌渍类的蜜饯以后生意应该不会差。
但仔细想想大伯子和大嫂两人开办杨梅加工厂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两人年纪不小,人到中年冲劲会少掉,这开办工厂从来就是一件充满风险与机遇的事情并不适合他们。大嫂是玲珑剔透的人但没有文化,大伯子书心里门儿清,但不是做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生意人的那块料,因此风险会很大。
过了几天林秋没有听见大嫂提起这件事情,杨梅干只是自己的一个想法未必能够奏效,毕竟现在白糖的价格可不便宜,做出来卖价肯定不低,未必会有好的销路,但总比直接贱卖好好一点点。
只不过自己还要去学校上课,只能大嫂和大伯子两个人来,他们未必会对这个做法有信心,做买卖,有的人求稳也有的人爱冒险。
自己这个弟媳妇没做过生意在他们眼里话的可操作性也不高。
不过有机会的话,自己还是说一声,毕竟一家人,就当出个主意也好
这几天杨梅的价格眼见着降下来,原本八角钱一斤到现在已经降到五角钱一斤,到杨梅大规模上市的时候价格只怕会跌落到三角钱一斤,总之今年的杨梅已经没有往年的好价格,可能卖也会变得比往年难卖上不少。
这天晚上大嫂李梅端过来一碗杨梅,这个头比起之前阮棉棉买的大上一圈,有鸽子蛋大小。
“弟妹,尝尝这杨梅,这是山上刚成熟的那种。”李梅招呼林秋来尝尝新鲜采摘的杨梅的味道。
“看起来个头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