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人不能总是忙碌,还需要一分宁静,其最佳的有效方法就是静坐。练习静坐,当推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郭老1914年留学日本,由于学习紧张,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彻夜不眠,整天没精打采,多方医治无效。1915年『次偶然机会在旧书店中购得《王阳明全集》,内有“静坐"一章,郭老便每天照本练习,两周后便出现奇迹:整夜酣然入睡,头昏心悸消失,记忆力恢复正常,顽疾竟获痊愈。
关于静坐,其理论主要来源于东方两大文明古国——中国与印度。在我国,自古以来,凡是导引、打坐、吐纳、行气、按跷、气功等,都离不开静坐,其鼻祖很可能就是远古时代的著名养生家彭祖,以后才传入了儒家。据《列仙传》中载述:“彭祖,殿大夫也。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800多岁当然是极为夸张的说法,但他肯定是位高龄老寿星,这是无疑的。此外,在印度,静坐是瑜伽的一种练习方法,静坐功瑜伽是印度古代哲学的一个学派,也是闭目端坐,全身放松,控制呼吸,达到入静状态,与我国的坐忘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实践证明,静坐对脑力劳动者防治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及排除心理障碍等,均有良好的作用。近年来有人提出,静
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美容功效。
练习静坐首先要心和,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找一个舒服的且无人干扰的地方坐下,手放在大腿上,闭上双眼,调节呼吸,感受空气进入和离开你的身体,感觉到你的身体坐在垫子上,感受你目前的状态、能量的提升,在静坐中观察自己,去听围绕你周围的任何声音和你所处的环境,尽可能地安静闭目坐着,不要有任何动作,仅仅感受着呼吸和你的存在。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事物来干扰你,静静享受这一刻所带给你的喜悦和平静。这样,静坐所带来的能量及美好感受就会贯注到你的全身和心智。
因此,在静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静坐的目标
在静坐时要迅速使身心平静下来,一则使身体立刻获得休息,二则减缓因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虑。
(2)静坐的四大要领
①静坐的内外环境均须安静,内环境指个人的心境,外环境则指己身所处的物理环境。
②静坐时必须有一个心向专注的目的物,该目的物可以是重复的一个单字或一种声音,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图形。
③静坐时必须保持被动的心态,摒除一切杂念,心如止水,无所思,无所欲,静候心灵波动的自然起伏。
④静坐时保持身心安适。静坐者在心中要永远遵循八字诀:轻松、舒适、安静、自然。
(3)静坐的六个步骤
①在安静的房间内,盘腿坐在软垫上。房间的灯光必须柔和,不宜太亮。
②闭上眼睛。
③尽量放松全身肌肉,尝试先从脚部开始,然后由下而上,一直放
松到头部。
④用鼻子呼吸,并使自己感觉到空气从鼻孔出入。在每次呼气时,心中默数“1”。如此继续进行20分钟,自行停止。睁开眼睛看看时间(预计每次20分钟),但切记不要用闹钟。停止后,再合起眼睛休息1?2分钟,再进行一段练习,即告停止。
⑤要坚持练习,不可急于求成,不要担心是否有进步。身心一时不能随心所欲达到深度放松的目的,也不必着急。只要持续练习,继续遵守八字诀,最后终会获致静坐的效益。
⑥每天练习1?2次,但练习时间必须在饭后2小时。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睡眠是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可见,睡眠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是随着地球绕太阳旋转而有所长短,可与四季之昼夜长短相适应。人类只有适应这种变化而主动睡眠,才可以清除肠内毒素,并使免疫系统得到某种程度的修复与调整,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人们冬季睡眠的时间应适当长些,夏季则可短些。
那么什么是睡眠呢?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睡眠是大脑一种主动活动的过程,有一专门的中枢系统来管理睡眠与觉醒,人在睡时并没有休息,只是大脑换了一种工作形式,使能量得到储存,从而使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良好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它既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和精力的充沛,又能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工作竞争激烈,家庭不稳定因素增多,使得人们长期处于焦虑不安、苦闷烦恼等状态之中,精神负担过重,大脑处于紧张和过度疲劳状态。久而久之,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导致失眠的发生。失眠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
要想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就要懂得一些睡眠中应该忌讳的问题。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根本不注意或者没有意识到
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睡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忌睡前吃东西
当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的大部分活动节奏就会减慢速度,并进入休息状态。如果在睡前再吃东西,肠胃又要活动起来,这样身体的其他部分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不但影响入睡的效率,还有损健康。
(2)忌睡前用脑过度
晚上如果有工作和学习的习惯,最好把用脑过多的事先做完,临睡前就不要再用大脑了,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就很难入睡了,还容易造成失眠。
(3)忌睡前情绪激动
人一旦处于喜怒哀乐的状态,就会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人就很难再入睡了,从而造成失眠。因此,睡前尽量保持情绪平稳对睡眠是非常有益的。睡觉时仰卧会使全身骨骼、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不利于消除疲劳,使人感觉很累,而且还可能做噩梦,影响睡眠质量,应该右侧卧。
(4)忌张口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