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内心里,吕义并不看好鹿城,也不觉得鹿城能成就大事,但若是一直端着不出仕,难免会令鹿城不快,而且如今整个家族性命都掌握在对方手中,这种不快到最后可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了。
此时,吕府。
吕义看着一旁的两个儿子,心中就是一阵叹息。
自己的两个儿子一文一武,在各自的领域都算是一时之精英,但毕竟年少,阅历还是不够。
尤其是次子吕雅,这几日整天和城里几位将领厮混,大有直接投奔的意思。
就算是一直沉稳有度的长子吕辰也向自己表达过这个意思。
年轻气盛,心中自有一番建功立业之心,吕义当然能够理解,他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如今吕义已过了不惑之年,心思早就通透,这建功立业是一方面,不过如何选择却更为重要!
当初避开蜀郡前往相对安全的犍为郡来建立族堡,便是抱着这种心思。
只是谁能想到,当初看似势均力敌的局势,竟然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武阳城一枝独秀,在众多的势力当中脱颖而出,如今更是要一统这两县之地。
吕义看的清楚,只要这武阳县一下,南边的南安县就绝对没有可能抵挡的了。
到时候挟着三县之地,数百万人口,就算是这犍为郡也是可以去争一争的。
不过即便如此,在吕义的心目中,对方仍旧不是一个明主。
此乃大争之世,多少豪杰起起伏伏,骤起骤落的例子不胜枚举,若是没有真正可一统蜀地的根基,想要逆天改命可谓极难。
“若是自己再年轻一些,怕不会如此郁结吧。”
吕义知道,如今已经到了要抉择的时候,接下来他所做的决定,将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命运,同时也关乎到自己和两个儿子的前途。
数十年的潜心苦读,为的不过是争这一份身后名,怎能不谨慎待之。
想到这,吕义却是看向了自己的长子,这时说着:“前些日子你一直在武阳城观察,可有什么所得?”
吕辰一听到这话,连忙起身拱手,恭谨地说着:“父亲,这武阳城虽比之蜀郡的那些大城要差一些,但这仅是规模,论根基却不见得弱。”
“哦?何出此言?你可是发现了什么。”对于自己的这个长子,吕义还是颇为欣赏的,这时一听这话,也是颇为好奇。
吕辰说完之后,略一沉思,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光彩,接着说道:“此为儿之拙见,不见得准,还望父亲见谅。”
“但说无妨。”吕义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笑着回道。
“是!”再次拱手,吕辰此时也不打算有什么隐瞒,直接是将自己的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武阳城立有法度,此原本无甚好奇的,古往今来,立有法度的势力不知凡几,但真正能够做到以法为先的却极少,而武阳城却做到了。”
“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却令我触动颇深,此为抚恤战死军卒的家属。
这次攻打马相,武阳城损失惨重,单单是战死的军卒就高达两千人,若是根据军户政策,如此多人的抚恤所耗极大,真要全部抚恤下去,单单是粮草就要四万旦,原本以为如此重要的事情总要往上汇报一番。
但武阳城却没有啊,儿亲眼看到,仅仅是一名小吏,拿着一张文书便直接命令农业司开仓放粮,整个过程竟无一人提出异议,所以人俱以文书为准。
这可是整整四万旦稻米啊,这武阳城如今可是在大肆招收人口,难道他们就不怕粮草不够吗,只要去解释一番,将抚恤的粮草晚一些发放,恐怕就算是战死军卒的家属都可以理解,但就是这件小事,武阳城都没有去做。”
说道这里,吕辰明显有些激动,语气不自觉地便提高了些:“以小见大,武阳城律法执行如此,当真是可惧、可敬,儿见之,亦心向往之。”
等吕辰说完,吕义不禁陷入了沉思,不说其他的,若是此话当真的话,就连吕义都有些心动,律法能够执行到这种地步,单单是安全感就不是一般的势力可比拟的。
任何安全感的根基便是律法,尤其是对于他们这些文臣来说,只要你不作死,按照律法,你就不会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这可是极大的激励。
这时看着站立在一旁神情激动的长子,吕义却是下定了决心,这时说着:“晴儿身旁的那名丫鬟可是调查清楚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统一两县(九)—初为人妇
“晴儿身旁的那名丫鬟可是调查清楚了?”
听到吕义的询问,吕辰略一沉吟,对于这名丫鬟,吕辰也不甚清楚,只知其姓邢,单名一个浣字。
当初能够遇到她也是颇为蹊跷,观其所走的路线,应该是从南面的犍为属国而来,若不是家族正巧从蜀郡退出,同样往南去,还不一定能够碰到她。
不过吕辰此时也大抵猜到了父亲的意思,这女子虽来历不明,却也称得上国色天香,若是能够以晴儿的丫鬟身份陪嫁过去,也算是一种照应。
而且吕家于她有恩,吕辰倒是不担心她会压过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