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薛庭儴之言,其实招儿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以为他就是一时感触。可没几日他就拿出了两个方子,看他说得简单至极,可招儿知道其中定是费了不?
第121章 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说起来事情也是机缘巧合; 那次陈老板和薛庭儴商定后; 他回去后便四处找人打听纸坊的事。
像他们做这行的,多是和纸坊、墨坊、刻坊之类的打交道,心里也清楚像这种手艺的生意; 一般是没人往外盘的。可偏偏凑巧; 与他经常有生意来往的一家纸坊,正往外盘作坊。
他询问了坊主; 才知道原为何故。
原来这家纸坊的生意一直不好; 只靠做一些竹、绵纸用以糊口,甚至每逢淡季,还要做些火纸、冥钱之类; 用来补贴工匠们的工钱。
山西本就不是什么出纸大省,也没有什么有名头的纸。竹、麻纸有江西、福建两地; 绵纸有河南、贵州、浙江; 宣纸有安徽宣州,这些都是产纸有名的几个地方,而人们买纸; 也素来就挑这几个地方的买。
而山西充其量也就只有绵纸可以拿得出手; 却是色泽灰白,质地稍厚,为人所嫌弃。就好像陈老板店里卖的那几种最劣质的竹、绵纸; 就是山西当地产的; 也就只有些家中贫困的书生; 才会买这种纸来用。
所以不光是这家纸坊; 其他纸坊的日子都不好过。只是这家纸坊的老板实在厌倦了这门生意。且纸坊不赚钱,坊主也是要亲自动手的,其间的辛苦自是不必说。
刚好坊主上了年纪,也是儿孙都改做了其他,也用不着他挣这份银子,就想把纸坊盘出去算了。可是盘了很久都没人接手,那边坊主正在为坊中的工匠发愁生计,这边陈老板就上门了。
两人经过一番磋商,陈老板就以并不高的价钱盘下了这个纸坊,那些工匠们也不用再另谋出路了。
薛庭儴跟陈老板出门了一趟,等晚上回来的时候,告诉招儿纸坊盘下了。
他去看了一下,纸坊虽是有些老,但里面的器物都是近几年新添置的,都还能用。就算再添加一些其他工具,也花不了多少银子。他与陈老板合伙的契也签好了,他出方子,陈老板出银子并出面负责生意,所赚的银子两人□□分。
薛庭儴四。
本来陈老板说是他占四成的,现如今银子不值钱,也就是方子值钱。一个好的方子,能传祖祖辈辈的,算下来还不知能换多少钱,一般人合伙就这么来的。
可薛庭儴坚持不让,他心知自己没办法出面打理生意,以后方方面面都指着陈老板,再说当年陈老板也算是帮了他许多,这个恩情他可是一直记下的。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之后陈老板又和那些工匠签了二十年的契后,纸坊就算是再度开张了。
这边先做着以前的老本行,用以维持日常花用,那一头薛庭儴连着出去好几天,就是为了把做纸的手艺教给那些工匠,而芸香纸里头最关键防虫蛀的东西,他则是教给了陈老板。
至于以后,就全看陈老板了。
天气越来越冷,眼见就快进入腊月了。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招儿生意最清淡的时期。王记菜行那里,就靠着一些窖藏菜以及腌菜、肉、蛋、鸡之类的勉力支撑。送菜的生意停下了,而姜武、高升他们也都能歇一歇。
就在这时,姜家那边传出要办喜事的动静,是给姜武办喜事。
原来姜家早就给姜武选好媳妇了,是附近村一个李姓的姑娘,据说那姑娘生得白净漂亮,人也贤惠勤快。姜武也见过了,只是因为忙,就把婚期定在了冬月,赶在腊月之前成亲,也好让姜武今年‘能娶个媳妇好过年’。
姜家那边早就在准备了,也是临近婚期姜武来报喜,招儿他们才知道。
高升等人都是连连贺喜,招儿听说了也是十分高兴,一群人纷纷跟姜武说到时候一定去喝喜酒。
到了正日子,姜家十分热闹。
姜家在村里虽是外姓人家,可因为姜家有一门打猎的手艺,日子过得是比起谁家都不差。更不用说自打姜武和招儿做生意后,更是不知为家里赚了多少钱
第122章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关于薛桃儿的婚事; 是几番波折。
周氏给她选了好几户人家; 兜兜转转一直没成。之前看中的一家,家境不差,男方人品也不错; 两人相了一面; 感觉都还不错。眼见就要商定来下聘,哪知周氏和对方老娘见了一面; 顿时改了主意。
对方的娘不是个省心的; 果然托人一打听,还真是。
周氏是吃够了婆婆的苦,可不能让女儿落到一个厉害婆婆手里; 这门婚事只能黄了。
又相了一家,男方是个读书人; 虽暂时还没有功名; 但看起来也是斯文有礼。家境似乎也不错,能读得起书的,又能穷到哪儿去。
周氏跟桃儿说了; 她也点头了; 扭头让人打听才知道,这户人家就是个面子光。跟当初薛家差不多,因为这儿子是个老来子; 一家子都紧着他; 家里矛盾颇多。
这一家自然也不成。
弄了这两回; 薛桃儿就生了逆反心; 周氏但凡跟她说婚事的事,她就是抱着不吭声。可把周氏给气的,骂她舍不得,说她也不听,这不就一直僵着了。
眼见桃儿都十六了,还未定下人家,周氏天天急得直上火。她拿女儿没办法,就去找男人撒气,两口子为了这事闹了好几场别扭。
这不,眼见到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