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槐喝羊肉汤的那个镇,叫做多水镇。
就跟现代大一点的村子差不多,有一条大一点的路,两侧稀拉有些许瓦房。
除过一两间看着好一点,别的大多数还是草屋。
卖东西的,大多数还是小摊。
虽然瓦房草屋的店面和小摊,加起来总共也没多少,但已经是每个月才有一次的集市了。
四里八乡的乡邻们,都是一样赶路小半天,到这儿来卖掉家里能卖的,买点家里需要的回去。
放牧村离多水镇十几里路,还有比放牧村更远的地方。
大家想要买卖东西,都得趁这一天,聚拢到这个小镇上。
镇上条件好一些的人家,想买些更好的东西,就得赶一天路,到几十里外的涞阳县里。
据他们的谈话中偶尔提到,镇上的好人家都去过县里购物,满满的羡慕。
县里的主街,大概有五百米左右。
已经是放木村,和别的村子的人们,难以企及的存在了。
沈槐:这。。。好吧。。。
再好的地方,就是百十里外的磐龙郡,放牧村的人想去磐龙郡,得走两天一夜。
再大一些,就是甘霖府了。
要三四日路程,更远,几乎没人去过。
京城邺都就更更没人去过,据说赶车都得要一个多月。
目前放牧村村民中,除了里长去过两次涞阳县,还是公干,别的人只去过多水镇。
沈槐的社畜特长,在这边目前发挥不了半点儿作用~
在集市的时候,有时候听见有人算账算错了,也不敢提醒。
沈槐:这个头不敢冒呀!
没法儿解释自己怎么会的~
万一被当成神童,再长大就露馅了。
万一被当成别的,后果更不堪设想,一点儿不敢跟封建迷信作斗争。
过了冬月之后,就是腊月了。
腊月里,大家伙儿还得去一趟多水镇。
把这几个月,收拾出来的可以买的带过去,然后置办一些年货。
今年收成好,除了该蒸馍的蒸馍,也可以去镇上买两斤肉,买点糖。
这些日子的观察,让沈槐打定了主意:
先合理的展露个会算帐的才能,最稳妥!
冬月里时,大家把东西归置好之后,都会请里长或者高郎中,去帮忙估一下价格。
大多数是高郎中,高郎中出诊了,大伙儿就找里长。
因为大家都不识字,很怕被骗。
都是血汗换来的,庄稼人要是被骗,跟割身上的肉没有区别。
沈槐转过年一月底就两岁了,现在走路逐渐很利索,五丫家里人也不怎么管了。
只要不干扰别人干活,左右村子里就这几十户人家,吃饭站门口喊一嗓子,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