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女人的修养与智慧句子 > 第八章 随和的女人最擅与人合作(第2页)

第八章 随和的女人最擅与人合作(第2页)

多尔蒂则认为:“最重要的是对人的尊重。即使像问好或说声谢谢这样的小事,也是表示对人的尊重。”只有当人们感受到被人尊重,并被当作一个独特的个体对待时,他们才会喜欢与你相处,愿意与你共事,合作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的态度去伤害别人的自尊。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尊重,是一颗给人温暧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要有尊重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没有原则的廉价逢迎,更不是没有自尊的低三下四。顾及他人的心态及立场,尊重他人的自尊,乃是相当重要的为人之道,也是促成合作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此,你要促使别人与你合作就必须维护他人的自尊。

3。多疑会让你失去朋友

张敏是一个多疑的人。虽然身材修长、知识丰富且多才多艺,却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她每天奔走于大街小巷,为寻找一份自己较满意的工作而忙碌不休。

这天,一位中年男画家看中了她的体形,欲以高薪聘请她做他的业余模特。要知道,这位男画家开出的价钱,足够张敏过十年安乐生活!

“怎么样?20万元,你给我做业余模特。平时你可以从事你的正式工作。”

张敏先是惊喜,而后便生疑:“天下哪有这种凭空掉馅饼的事儿?哼!骗局!骗局!”

多疑的张敏朝画家冷冷看了一眼,走了。

她失去了一次净赚20万元的机会。

又过了几天,她到一家外企应聘。经过面试,老总看中了她一口流利的德语、一副修长的身材和那种稳重且略显忧郁的气质。

“你被录用了,就做我的助手兼翻译,月薪三万元。请你今晚就开始工作,因为今晚有一个重要宴会,需要你出面翻译。"老总说。

“那我的家呢?张敏担心家里无人照看。

“家就先不用去管了,上班吧。”老总说完,忙别的事去了。

多疑的张敏却想:“不让我回家看看,莫非这是一家骗子公司?企图用谎言留住我,然后派人把我家偷"一干二净?况且,三万元的月薪,怎么可能这么高?哼!一定是个阴谋,不能相信,不能相信!"

张敏不告而别。走在路上庆幸道:“天哪,幸亏我警惕性高,要不然到了家,看到家里一切完好无损,她高兴地笑了。然而,她哪里意识到,她损失了更多的东西呢?

多疑是指对一些自己并不是很了解的事情进行各种假想、猜想,并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的这种猜想都是正确的。这种多疑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缺乏安全感造成的,而安全感通常由“自信”和“他信”所决定。

“自信”就是对自己人格及能力的信任,“他信”就是被他人和社会所信任。无论是自信还是他信,越是信任自己和他人就越踏实;反之,越是不信任自己和他人就越容易产生怀疑,并总是进行猜疑。

张小姐是一个能吃苦、很上进的人,她进入公司后,很快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老板提拔她为公司的高层主管,她的年轻和高薪为公司职员所羡慕。然而,在这高薪和高职的风光背后,却有另一面:张小姐升职后总是失眠,头发变干枯了,皮肤也变差了很多,每天无论在办公室或家里,都得喝很浓的咖啡。张小姐向好友诉苦:“因为烦,心情不好。"为什么呢?原来,张小姐在升职后,虽然有很多恭喜的声音,但也有一些令人不快的杂音。张小姐对此很是恼火,由于原本就比较敏感多疑,升职后的她疑心更重了。

那天,张小姐和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起开会,出来后发现一个下

属站在门口,身体弯着,头贴在门上。张小姐的第一反应是他在偷听,于是将其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质问对方为什么偷听。下属很是惊讶,告诉张小姐他是在倒水,不是在偷听。这时,张小姐才记起门边恰好是饮水机的位置,而下属的姿势显然是在接水,而且张小姐也想起当时对方手里的确是拿着一只水杯。后来,公司里又引入了几名高学历人员,张小姐发现老板似乎对那几个高学历人员格外热情,自己似乎处处被忽视、被冷落,张小姐心中的不安感更加强烈了,严重影响自己的工作。

性格多疑的人应该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性格缺点,做到心胸开阔、胸怀坦荡,遇事不要计较。克服多疑心理,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首先,应努力培养自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能与周围人相处好,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其次,当疑心越来越重的时候,应加强积极的自我暗示,运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胡思乱想”,全面看待自己怀疑的对象。

最后,应在积极的交往中增进了解,消除隔阂。通过与对方进行坦诚、随和的交流,让对方看见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了解对方真实想法的同时,解除自身不必要的疑虑。这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长相知,方能不相疑。

在你多疑的时候,请将事情往多方面想,为什么要怀疑别人呢?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平时不要老是自己在心里想“别人怎么看我呢”“别人想什么呢”,要多和别人交流,交流才会接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能产生信任,才能相互了解,才能消除多疑。

4。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工作中,一个人即使再聪明,能力再强,也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在犯错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失误,大多数人会找借口推脱自己的责任;只有一少部分人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釆取措施弥补失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个人在犯错后找借口解释自己的失误,这并不是明智之举。要知道这时候的解释往往是苍白无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认错,而不是去为自己辩护和开脱。日本著名政治家伊藤博文的人生座右铭就是:“永不向人讲因为二”可以说,这不仅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而且也是一种为人处世、办事做事的最髙学问。

爱为自己的失误进行辩解的人认为找一个适当的理由就能把自己的错误掩盖,把责任推个干干净净,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犯一次错误,老板也许会原谅你,但他心中一定会感到不快,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因此,你为自己辩护、开脱,不但不能改善现状,有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让情况更加恶化。

有一位年轻人在南方一个世界知名企业工作,开始的时候,因为经验不足,她给公司造成了几十万元的损失,而损失本身是她在自我检查业绩时发现的,公司上上下下尚无人知晓。此时,凭借她的学历和几年的外企工作经验,她可以轻而易举地悄然跳槽离开,逃脱责任,避开责罚。但她明白,这样的工作失误如果再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给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

父母的长期教诲深深地在她心中扎下了根,不能置公司的损失而不顾,不能做不诚实的人,她决意向老板坦白这一切,并做好自己将被公司开除并赔偿损失的准备。

她歉疚地坐在外方老板的桌前,将自己造成的损失一五—地和盘托出,然后坦诚地说:“我愿承担全部责任。”老板望着这位诚实的女孩,感动地向她宣布:“你就是公司要找的人才,是值得我们信赖的人才!"随即从身上掏出了自己珍爱的笔送给了她。

此后,老板不仅帮她想办法挽救损失,还把重要的工作委派给她,刻意栽培她。几年以后,她已成为中方最高层的管理者。

大多数人在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或者被批评的时候,总是会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因为他害怕承担错误,害怕被别人笑话,或者只是想得到暂时的轻松和自我解脱。上班迟到了,可以说是因为堵车;工作干砸了,可以说是领导决策错误;客户不满意,可以说是对方过于苛刻;升不了职,可以说是领导偏心等。其实借口就是一个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好多人为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让借口成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殊不知,这样最容易扼杀人的创新精神,让人消极颓废。它就像鸦片一样,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品尝它,逐渐地让你变得心虚、懒惰,遇到困难就退缩,最终丧失执行的能力。

许多借口总是把“不”“不是”“没有”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台词就是“这件事与我无关”,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和外部环境。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尖锐地讽刺了这类心态的荒谬性。一天,梁惠王问孟子,为什么我国的百姓没有增加?孟子曰:国君必须负起责任,积极采取措施实行王政,让百姓不饥不寒、养生丧死而无憾;如果君王对百姓漠不关心,看见狗吃人吃的东西,这样奢侈的现象不去管,路边有饿殍不知道开仓救济,只是一味推托说“这不是我的责任,而是年成不好”,这跟“杀了人”却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凶器的过错”有什么区别呢?

像这样寻找借口、推诿他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有些部门的管理者在出现问题后总是说:“这是你们财务部如何如何”“这是他们销售部如何如何”等,似乎公司的事都与他无任何牵连,错误都是别人的。一个只会推脱责任的人,不可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