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整做事勤快、手脚麻利,再加上他是府衙推送过来的,很快就获得了酒楼管事的关注,表示再努力几年,他就能上二、三楼包厢做事,月俸还能翻着翻的涨。
刘整虽然没能如愿从军,可在丰乐楼里做工他也很满足了,更何况是还是拿着高薪。
更让刘整满意的是,他在休息的时候,还能阅读到酒楼里订购的各种报纸、书籍。
通过报纸书籍,还有倾听食客的谈论,刘整对大宋的了解一点一点的增加,认同感也慢慢的增加。
渐渐的从来大宋混口饭吃,变成了想要在大宋扎根下来。
清晨的丰乐楼很清闲,也就一楼散座里有几桌人在喝酒,刘整这种茶饭量酒博士,自然也能忙里偷闲片刻。
一天的时间里,也就只有清晨这会儿能轻松一点了。
其他博士有的在假寐、有的在低声闲聊,刘整则竖着耳朵听食客们的高谈阔论。
从这些食客的口中,刘整知道了今日最新一期的重磅消息——亩产五百斤的无饥稻成功问世。
食客们聊着聊着,很快就把话题转移到了两年后的科举上了。
有传言说下一届科举官家将作出重大调整,虽然这些只是一些传言,可仍然让这些学子忧心忡忡。
相较于无饥稻来说,这些学子对科举显然更加关注。
刘整的亲人要么被杀,要么被饿死,他自己也曾经险些被饿死,比起酒楼里那些自小衣食无忧的文人士子,他更加的明白亩产五百斤的粮食,到底有重大的意义。
他回想起自己家乡邓州穰城(河南邓县东南),原本这里虽然称不上物产丰美,可当地的百姓多少也能活得下去。
刘整的家境也并不宽裕,只是他小时候遇到一个教书先生,见他骨骼清奇就教他读书写字、习武强身。
随着十多年前蒙鞑入侵,北地的民众被迫南下,南京(汴梁)等大城市承受力毕竟有限,大量的流民、饥民只能更加南下。
邓州也不免涌入许多流民、饥民,随着这些人的不断增加,当地百姓与流民的冲突越发激烈,可官府却无力维系秩序,只能放任自流。
原本邓州的老百姓也只够勉强填饱肚子,眼下突然流入大量流民,于是邓州开始大量死人。
有的死于械斗、有的死于饥饿,刘整家就是被流民洗劫一空,最终一家人只能活活饿死。
刘整会些武艺,这才能来到大宋境内。
这一路上,刘整吃过草根树叶,也吃过各种虫子,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
对于粮食的重要性,刘整敢说整座酒楼里,没有人比他更懂了。
“金国腐败无能,眼睁睁的看着蒙鞑入侵却无能为力,以至于我爹娘被饿死,也许大宋才更值得我刘整效死……”
刘整想着想着,看向窗外热闹繁华的街道,一时之间不由得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