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贵女仵作手札晋江 > 第四十一章 教育人的地方(第2页)

第四十一章 教育人的地方(第2页)

好歹是家里在京城的头一间铺子,而且是全资控股。

曾经家里在会稽县的时候,广州府的时候,也是有入股一些铺子。

像在会稽县的时候,杨氏有入股绸缎庄,有入股酱油坊,也有入股酒坊。

除去每年拿一两千两的红利,走年礼的银子也是能省下来不少。

谨彦年幼的时候,就是在杨氏的算盘边长大的。

记得那时候,杨氏还把一个用黄金打造的小算盘挂在谨彦脖子上呢。

沈三回来的时候,谨彦和谨行两兄妹正商谈着粮油铺子的大计。

“爹,你回来啦,谈成怎么样了?”

谨彦一见沈三回来,就立即上前去扶。

“成了。”

沈三有些疲惫的捏了捏鼻梁。

谨彦从丫头手里接过热帕子,帮着沈三擦了手。

沈三过了好会儿,拉着谨行和谨彦的手道,“爹这辈子也没多大的心愿,只盼你们兄妹和睦,守望相助。”

“爹,你放心,一定会的,我正和哥哥商量我们粮油铺子的大计呢。”

谨彦立即拍着胸膛说道。

相比较谨彦,谨行则问道,“爹,后来东府那边分府,是哪样的?是依着谁的意思了?”

“绸缎庄归了你大伯和四叔那边,另外,你二伯每年补贴两千两银子给你大伯和四叔。”

沈三揉了揉太阳穴,他觉得,这种事真的也就一辈子经历一次罢了,太让人头疼了。

比种田下地更辛苦,最要紧的是,和自己其实关系还不大。

“那二伯不是亏大发了?”

谨行一听,皱了皱眉头说道。

本来几间铺子最大的利润的,就是绸缎庄了。

更何况,本来长房和四房每年分到的红利到手大概也是六百到一千两左右。

现在,一年铁打实的两千两支出,还少了绸缎庄这么大条进财的来源,怎么不亏?

“二伯不亏,想来不用多久,二伯应该会去实权衙门了。”

谨彦想了想,便叹了口气说道。

“妹妹,你的意思是?”

谨行有些不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