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临安。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首善之地就已经看不到任何曾经遭受战火洗礼的痕迹了。
天下第一大城似乎已经恢复了往昔的繁华。
白日游人如织,各个绫罗绸缎显得华贵无比。
夜间姬馆人声鼎沸,文人骚客吟诗作对花魁行首轻弹浅唱勋贵豪商一掷千金。
战争和饥荒造成的流民正在逐步渡江北上,文及甫内阁正以半屯田的形势开拓江淮。
没了那些扰人清梦的花子,新朝廷也停了岁币,不会再有和亲根括之类的混账事,整个临安城都显得干净许多,豪门富户和中产之家的日子自然也就过得跟舒心一点。
小确幸。
嗯,用这个来自另一个位面的新造词来形容现在的临安人,似乎蛮合适的。
没有人在乎南方他是酋主也行,但这个词很难不让无知者误以为他似乎是鞑子大汗之类的人物。
徐世柳仔细看了看这篇文章,之后点头赞扬到:“写的不错,本官要求的重点全都顾及到了,这篇就这样吧。”
说完,他又翻看主版面之外的内容。
第二版上是一个艳情故事,与严肃新闻的头版新闻形成鲜明对比。
主要内容是齐军士兵与完颜娄室妻妾女儿们发生超友谊关系,搁在后世某点上妥妥404,作者编辑都要喝茶的节奏。
如果有一个穿越者拿两个版面的文章一对比,大概会产生一种这是大裤衩和系统科技合办刊物的错觉……。
不过这正是徐世柳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因为这个时代的市井百姓,识字率非常低,想让他们熟悉报纸这种新事物,向他们传播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严肃新闻肯定不是最合适的手段。
相反,这些盘外招确实效果明显:普通汉人大兵有机会玩鞑子贵女,肯定喜闻乐见不是?
何况第二版上还画着让人血脉喷张的h图。
徐世柳大概看了一眼,二版内容与事实相去更远,不过在吸引别人眼球方面更加出色,估计会很受市井盲流的欢迎。
也就是说,流传会很广。
而故事中潜移默化的宣传:鞑子在齐军兵锋下狼狈逃窜,甚至不惜献上妻女求饶,甚至还有女真贵人在妻女闺房外为齐省来的汉兵老爷吹箫助兴之类夸张描述,会潜移默化的让老百姓产生一种齐军异常强大,鞑子只能跪地授首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