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今日,他便看看罢。
&esp;&esp;初棠和青果,一人捧了一个匣子而来。
&esp;&esp;太监将匣子奉上,打开。
&esp;&esp;一匣书信,一匣各色五品。
&esp;&esp;元朔帝将嘴上的一张拿来瞧,见那字迹笨拙,宽大无形。
&esp;&esp;“愿在昼而为领,长依形而西东”
&esp;&esp;元朔帝心头一震。
&esp;&esp;这是从前他教给她的。
&esp;&esp;一张张翻下去,元朔帝脑海中浮现苏婆诃眉目灵动的模样,想着她笨拙执笔,向他学写字的情形。
&esp;&esp;“团扇,团扇,美人并来这面……”这是自己的笔迹,却是那一日正值八月,日头毒辣,未明宫里放了冰却还驱散不了暑气,苏婆诃执了团扇去逗殿中名叫生生的鹦哥,他瞧着她的样子可爱,随手写就。
&esp;&esp;“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这是那夜四更天,他要上朝,她不给他上,硬说外头天还未明,他接见朝臣,想到她软软的声音,心中甜蜜,想到这几句诗经里的诗,回头将她宫殿改名叫未明宫,也教她写了这几句诗。
&esp;&esp;这些字,字迹笨拙透了,就好像她的人,笨笨的,傻傻的,却有着万万分的生动和可爱。
&esp;&esp;元朔帝不敢再往下看,眼中盈满了泪水,让他看不清眼前。
&esp;&esp;清算(下)
&esp;&esp;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esp;&esp;彼时逢端午,他二十七八,她十六七,纤纤素手捧来五色丝缠成的小粽,口中唤他赋郎。
&esp;&esp;中原人吃粽子,咱们西凉国吃不着这个,赋郎来尝一尝……
&esp;&esp;她汉话说不好,带着一丝儿笨拙,语音却是软软的,仿若春困的小猫。
&esp;&esp;赋郎,你教我念诗,我诵经给你听……
&esp;&esp;她只会诵经,诵的却是番邦话,他听不懂,却觉得闭目送经的她,无上佛光璀璨。
&esp;&esp;一页页一张张翻阅着她当年所遗留的学字诗篇,元朔帝心中涌出少年一般的柔情蜜意。
&esp;&esp;他,是真真的爱了她一回。
&esp;&esp;而她,又何尝不是。
&esp;&esp;他仰头闭目,似乎在规劝泪水回流。
&esp;&esp;良久才望着案下的一双女儿,匀了匀气息,沉声道:“来人,将六公主送回宫。”
&esp;&esp;案前侍候的太监应了,吩咐两名宫娥将六公主扶起身。
&esp;&esp;六公主不情愿地起身,却不甘心只留灵药一人在此,可望着父皇的神色,她不敢再逗留,只得随着宫娥缓缓走了。
&esp;&esp;灵药自地衣上收回视线,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
&esp;&esp;元朔帝慢慢摇头,唤她:“小十,这两年你受苦了。”
&esp;&esp;灵药怔了怔,委屈涌上心头,泪水不受控制地掉落下来。
&esp;&esp;她本不知上天要她重生是为何。
&esp;&esp;现下却突然明白了。
&esp;&esp;她所计较的,自始至终只是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