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在与明军的周旋中,一路辗转,来到了汉中栈道地区。
这片区域,犹如一个天然的巨大陷阱,等待着他们的踏入。汉中栈道,山高路陡,地势险要至极。
四周的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是巨人矗立在天地之间,将这片区域紧紧环绕。
狭窄的栈道在悬崖峭壁间蜿蜒曲折,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山谷,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这里居民稀少,平日里人迹罕至,几乎看不到一丝生机。
当起义军踏入这片险地时,丝毫没有预料到即将面临的灭顶之灾。
他们在艰难的行军途中,出口已然被明军如铁桶般把守得严严密密。
这些明军士兵,手持长枪利刃,身披厚重铠甲,在各个要道上严阵以待。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警惕与凶狠,仿佛在向起义军宣告,这里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而此时,命运似乎也站在了明军这一边。天公不作美,阴雨竟连下七十多天。
这场连绵不绝的大雨,如同一场噩梦,彻底打乱了起义军的节奏。
雨水如注,使得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起义军的行军变得异常艰难。
士兵们的鞋子陷入泥沼中,每走一步都要费尽全力。马匹也在泥泞中挣扎,马蹄被磨得破损不堪,许多马匹甚至因体力不支而倒下。
长时间的阴雨,让起义军的武器装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弩解刀蚀,衣甲浸”,弓弩的弦被雨水浸泡后失去了弹性,无法正常发射;刀刃也在潮湿的环境中逐渐生锈腐蚀,变得钝而无力;
士兵们的衣甲被雨水浸透,沉重无比,行动极为不便。
更糟糕的是,由于道路难行,物资运输受阻,起义军数日不能一食。士兵们饿得头晕眼花,身体虚弱不堪,战斗力急剧下降。
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首领,站在营帐中,望着外面连绵不断的雨幕,眉头紧锁,心急如焚。
他们深知,这样下去,数万人的起义军将面临绝境,随时可能被明军一网打尽。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义军首领们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营帐内,气氛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焦虑与担忧。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起义军首领决定采取伪降手段。
这是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决定,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他们深知,直接与明军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有通过伪降,才能争取到喘息的机会,寻找突围的时机。
于是,起义军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下令把军中缴获所得金银财物集中起来,这些财物,是起义军在以往的战斗中从贪官污吏、富豪乡绅手中夺得的,如今却成为了他们求生的希望。
首领们挑选了一些精明能干的士兵,让他们带着这些金银财物,前往陈奇瑜的军营。
这些士兵乔装打扮,小心翼翼地来到陈奇瑜的营前。
他们向守卫通报后,被带入了军营。在军营中,他们看到了明军士兵们的真实状态。
这些官军,平日里养尊处优,早已失去了战斗的意志。他们贪生怕死,面对起义军的勇猛,内心充满了恐惧,根本不敢同义军打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