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飞经》的临摹之中,其实钟岳已经多多少少在接触文征明小楷的笔法了。一波五折的唐人用笔之法,赵孟不会,文征明同样也不会,那怎么办?凉拌呗。
笔法虽然重要,但是也并不代表全部。文征明的小楷,用“温纯精绝”四字来形容,极为恰当不过。虽然仅仅能做到一波三折,但也算得上是惊艳之笔了。
钟岳观摩了将近一小时,才缓缓退出笔法系统,然而让他咋舌的是,到达了百分之三十的熟练度后,今天观摩了整整一个小时,居然一点百分点都没涨!
这么快就遇到瓶颈了?
这让钟岳有些猝不及防。要知道,当初写漆书的时候,可是到了百分之九十的熟练度,才渐渐有瓶颈的,然而这小楷,居然百分之三十的熟练度,就遇到瓶颈了!趁着有空,还是赶紧找金农老铁好好聊一聊。
州街头卖字画为生的金农还是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钟岳也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有冬心先生一半的豁达,能够坐在一大箱毛爷爷上,心如止水地执笔行书,哈哈……
他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告诉了金农。
“很正常。大楷中楷小楷,皆归于楷体,一法通则万法皆通。”
“这样啊……”
金农放下笔,双手负背,严肃道:“与你说了,小楷不师文衡山,为什么不听话?”
“额……说起来冬心先生可能不相信,是衡山先生逼我的。”
“……”
钟岳退出了金农聊天室,心里也稍稍有些一丝释然。文征明小楷若是练得了精髓,之后若是再接触其他楷体笔法,应该就没这么手生了。
从系统之中退出来,钟岳冷得一哆嗦。他走过去,将空调的温度调高了些,准备去拿点水。一得阁墨水的胶质,对于写小楷来说,还是过厚。尤其是在干燥的空调房中,更是如此。欧阳开山拿来的几块墨锭,用来练笔,着实有些浪费,看来又得光顾一下庞老板的小店了。
钟岳转过头去,看到古琴前坐着的那个女子,总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穿着学生制服,白色的衬衫配上一条过膝的深蓝色裙子,长袜拉到了小腿之上,这样的打扮,他已经多久没看到过了……
这人……不会是鬼吧?为什么每次都能够在这里碰到她?钟岳想起小时候,他父亲讲的鬼故事,有些女鬼,就是藏在什么琴中啊,画中什么的,专门勾搭小书生。
长在红旗下的钟岳,拿起手机,朝窗边角落的她拍过去。听说鬼是拍不到相机里去的。
看到相机中,坐在阳光下,恬静的身影,钟岳又纳闷了。
大太阳底下,难道真的不晒得慌吗?
他已经不止一次的想问问了。
第一百章 你过来
钟岳发现,每一次过来,她都是坐在太阳底下,也不拉窗帘。
若是寒冬晒晒太阳取暖,还能够理解,问题现在是六月啊,即便室内开着空调,这样坐在太阳底下,难道不热吗?
他拿着烧杯,往墨碟里添了些水。小毫稍稍浸润,文征明自始至终,没有那自己的书帖给钟岳临摹,还是那本《灵飞经》,钟岳也只能是将就着临摹这本拓片版的《灵飞经》。
四十三行,如今钟岳基本可以做到行笔连贯,丝毫不用看一笔照一笔地写了,这就是熟能生巧。书法在注重笔法的同时,勤练也是不能省的。书法大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写废写秃了许多笔,练得满手老茧后,才能够有所精进。
一气以贯之,小楷在注重笔法的同时,章法之上,同样是有讲究的。一列字,若是用一根线放在中心,那么每一个字的中心都应该在这条线上,而不是东倒西歪。初学小楷的人,用的纸上都会有辅助线,然而文征明严苛要求钟岳不准用这类的辅助纸张,就是要在普通的白宣纸上,做到心中有这样的一条线,每一个字在心中就是放在这条中线之上的。
钟岳放下笔,听着耳畔的琴声,心情有些烦躁。
按理说,有了笔法系统,他的进步已经算是神速了,然而写出来的小楷,差的神韵不是一点两点,而是一大截。
小楷不学文征明,是不是他自己给自己定的要求太高了?文氏小楷,写得像不容易,写得温纯精绝,更是寥寥无几。现在钟岳追求的,已经不是所谓的字好看难看了,这仅仅是普通人对于书家的浅显表象评价罢了。
如果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钟岳觉得,现在的他,凭借一手漆书,虽然在这个书法落寞的时代,大多数普通人,并不觉得这样的字体是美的,但是作为国学艺术,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艺术大师比比皆是。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这就是艺术,也许同个时代中,小楷写得精妙的,不仅仅文征明一个,但是如今被世人熟知的,谈起明楷第一人,非文征明莫属,这就是历史的抉择。
心烦意乱的时候,倒不如不写。小楷不像是漆书,需要融入喜怒哀乐,它更像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需要做的,就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完美的。漆书如果讲究意蕴的话,那么小楷就侧重于笔法结构,只要一笔差了,这个字就垮了,一个字垮了,整幅作品也就有缺陷了。
钟岳洗了洗笔,笔毫已经被摧残得不能再用了,又一支笔报废了。
今天收手的有点早,不过他已经没心情再练下去了。
广陵散,这可能是最出名的古琴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