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筠容貌秀丽,文才武功虽属上乘,但拙于辞令,发言讷讷艰难,于是陈根问了她几句话之后,就草草了事。
接着,传吴雯女史。
此女虽是大家闺秀,但懦弱畏羞,神经紧张,显然未经世面,所以武青略问数语。就算门试告竣。
相继进入书房谈话的是周慧贞和胡英二女,前者性阴沉,多机智,语必思考,意皆含蓄;后者府者胸襟开朗,有男子气概,但口没遮拦,说话滔滔不绝,答多于问,因此,她们都不为试官陆生和彭志所喜,看来已没有做女邦主的希望了。
口试第九位是曹珍女吏——试官彭志的甥女。由于舅甥关系,他立即起身,退出书房,暂行回避。
曹珍芳龄十九,龙郡梅村入氏,容貌犹如“白菡萏香初过雨”,姿态好比“红蜻蜒弱不经风”。陆放翁的诗句正宜为她写照。
经过口试后,试官赫芳认为她学识兼忧,上由天文地理、邦国大事,下至世故人情,礼仪细节,无不了若指掌,说来头头是道,堪称才女,但可惜娇躯瘦弱。武功稍逊,未免美中不足。
她是王风的女弟子,这次师生同来应试,又同登正榜,可称科场佳话,儒者殊荣。
第十位接受口试之女名叫董雅仙,年已双十,自称本邦边区蛮岭山坳村人氏。其实她的原籍是摆夷邦,居处接近罗刹邦的蛮岭。其父董清觊觎女邦主的荣誉,在不久之前投机取巧,暗中迁入山坳村,冒充本邦之民,怂恿她前来应试,果然得中正榜。
当董雅仙进入书房时,试官们的眼睛为之一亮,盯着她看了良久,包括年已耄耋的梧桐先生在内。
这是为了什么?
原来董雅仙容姣媚,貌娇娆,具有妲己褒姒的姿态,西施王靖的风度,尤物倾城,人间少有,即使罗刹邦诸公过去以妍为媸已成习惯,现在见到了她之后,在心理,卜立即为之改变,认为妍究竟是妍,媸究竟是媸,决难混淆,无怪众目瞪视不已。
她面现笑容,态度大方,姗姗地进入书房,步法犹如流水行云,不徐不疾,既自然又美妙,所谓讨人欢喜,接着向众试官一揖后,坐于末位,低头恭候口试。
座上诸公观察了董雅仙一会,主考悟桐先生默然无语,别的试官也不敢抢先发言。
梧桐先生正在暗想:“美人绝色,薄福者多,若为邦主,奈苍生何……”
恰在这时,彭志进入书房,看到同僚闷坐,一片静寂,心里觉得纳罕,归坐原位后,问道:“由谁主持口试?”
梧桐先生道:“我们正在等你前来。”他说着,把考生报名录递给彭志,自然地打破了宁静沉寂的局面。
彭志看了董雅仙的报名录之后,仍然照例问了她的姓名年龄籍贯和经历,发觉此女犹如“生菩萨”,不由心里暗想:若选为邦主,太美丽了,恐非邦人之福……不过,我们正在移风易俗。挑选一位美丽的女邦主作为榜样,也好纠正邦民过去以妍为丑的心量观点。
打定主意后,他问遭:“董女生精通翰墨,擅舞刀剑,不知令师是谁?”他一边说,一边观察对方的动静。
董雅仙眼若秋波,展眉微笑,指如春笋,合掌一拱,声媲莺啭,启嘴答道:“门生幼承庭训,足不出户,平时所学,都是家父传授。”
彭志点头,又问道:“令尊作何生涯?”
董雅仙想了一想,道:“身兼渔……樵……耕读。”
彭志心里生疑,道:“奉邦山坳村并无河流水道,岂有鱼虾可捕?”
董雅仙自知失言,疑迟一下,道:“他老人家常到摆夷邦边境的浒江网鱼捕蟹。”
彭志鉴貌辩色,心中愈疑,暗想道:“问起她的父亲作何生涯,照理应该直爽回答,但此女讲话吞吞吐吐,想了一想,疑迟一下,莫非其中有诈?”
可是他也不去点穿,也不再追讯,另换别的话题,道:“山坳村村长王孝,董女史认识否?”
董雅仙听了面色微生,但立即恢复原状,道:“认识……不,门生不认得。”
彭志道:“令尊认得王孝吗?”
董雅仙道:“可能认得。”
彭志想试一试董雅仙的见识如何,于是又转变话题,道,“勇若怯,智若愚,智勇双全是否可称伟人?”
董雅仙道:“智勇双全,不一定可做伟人,即使做了伟人,也不一定始终能保持智勇。”
彭志道:“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