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阿姐铺子里制的,差得可远。”
苏春娘没好气的剜他一眼,到底没出声训责他。
猪儿狗儿也该有个训诫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
屋里,苏大山听着声,忙招呼着钱氏出门去。
钱氏跑得飞快,当先看见半车年礼,面上笑意更甚。
直拉着武二的手不撒开,亲亲热热的唤,“好女婿,来时可冷。屋里点了炭盆,快去里头歇歇。车上这些交给春娘跟贵平就成。”
武二嘴上应着‘好’,手上不停歇,专挑了重的拿。
桌上已摆了两道清爽的冷菜,青笋丝和着甘甜的萝卜丝儿,瞧着不比肉菜勾人,用来解油去腻再好不过。
“来,乖女婿,坐这头,离炭盆近些。”钱氏又喊了苏春娘去灶房倒茶水来,“那个黑罐子里有糖块,搁小半块进碗里,给姑爷甜甜,来年挣大钱。”
“春娘也给自己化些。”
钱氏总算大方了一回,应和着,“对,春娘也喝。”
苏贵平站在一旁搓手,叫苏大山瞪了一眼。
小子不知哪里做错,委屈得很,问得直白,“爹,您瞪我作甚。我今儿起身,便听了你的令在村口等阿姐他们,半步也未离开。”
“不说你做了甚,就是你插着手,万事不管。没见姑爷面前茶碗空了,还不去拎壶热茶来。”
苏贵平有如今造化,苏大山自是感激武家。就怕怠慢了,惹武二心头不快。
“一家人,不需客套,我自来便是。阿弟你也坐,一道说说话。”
武家两兄弟有些像。不说身高面庞,有时武二端着脸,确有几分神似武怀安。
苏贵平看岔了眼,当即听话的坐在一旁,两手规规矩矩的交叠身前,静静聆听他们笑谈。
饭后,苏春娘觑空去了趟沈阿婆家。
二丫由沈阿婆做主,改了名,叫沈晚娘。
苏春娘见她面上虽有喜色,只拉着她的手静静的笑,到底没再像先前那般,上蹿下跳的围着她‘阿姐,阿姐’的喊。
晚娘一来,沈阿婆再不是独自抓瞎的老妪。
由晚娘陪同着,白日里至少一回,两人相携着走在村子各个角落处。有时是地头,有时在山脚。
“她只要静下心来,学得不比你差。”
“那敢情好,回头铺子里有做不来的活,我便不找旁人了,专拿了来给二丫。”
晚娘抿着嘴笑,不敢应下。
沈阿婆向来信心满满,开口替她接下。
“给个辛苦钱便好,可不能白白忙活了。”
苏春娘听来痴痴地笑了半晌,作怪似的皱皱鼻子,“落不了她的。我心疼她,不比您少。”
日头未落,武二便带着苏春娘归去。同行的,还有苏贵平,钱氏原有不舍,但想到苏贵平归家时,那大包小包拎着送来她面前时,心里别提多高兴。
牛车驶出老远,她还跟在后头,扬声嘱咐,“做工当心些,莫逞强。有事寻你大伯,或是姑爷都成。”
苏贵平头也不回的挥挥手,权当听见了。
呜呜悲鸣的风声,较来时更甚。
夕阳西沉,在天际旷野处,投下瑰丽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