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如今的我不想再去讨好任何人 > 第七章 骄傲感微妙的一面(第2页)

第七章 骄傲感微妙的一面(第2页)

·反复思考某人的过错

·故意不做深入的交流

·封闭的自我表现

·悲观的举动

·做事半心半意

·拖拖拉拉

·为了避开某人令自己忙得不可开交

其中的每一个行为特性都是被自我沉溺所激发的,不过正因为它们的本质过于被动,人们则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这些骄傲感的负面含义。

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过骄傲的行为举动。只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在生活中都有可能存在。

毫无疑问,骄傲感代表的是人类劣性中的核心。自从亚当和夏娃藐视老天并且吃下分别善恶之树的果实之后(实质上,他们声称与老天平等),人类从此就遭受了自我为中心的惩罚。

为了理解这个与生俱来的本性,思考一下婴儿是如何表现出自我热衷的。要想教一个幼童如何变得自私并不需要任何的教程和训练,就好像那是浑然天成的一样。事实上,当我们衡量一个孩子成熟的标准时,我们参考的是孩子远离自我中心而以别人为中心的意愿的程度。骄傲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品性,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后我们才能改掉这个习惯。

当成年人竭力弄明白他们自身的失调行为时,先质疑周围的环境对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这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假若不考虑人类本性黑暗的一面——骄傲感因素的话,那么就不能够完全理解反常行为的意义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我的咨询者中,安妮塔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洞察力的人。她发现她自身失衡的讨好行为,甚至认识到她需要弄清导致问题的原因后再去纠正它。当我和她谈起识别性格中骄傲的存在时,她若有所思地点头并且回答说,“我有过把问题全部都归咎于其他人身上的想法,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我意识到我会被其他人的选择所影响,这点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也察觉我的内心出了某些问题令我偏离了常规,即使我身外的世界依旧如往常一样运转。”

我问,她是否认同骄傲是她的讨好行为的核心是,她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我想起了一个最近发生的例子,可能印证了你的观点。就在上个周末,我去父母的家中用晚餐。我把我解决的一个有关女儿的纪律性问题讲给爸爸听,但是他批评了我,因为他的意见与我有分歧。一旦他盯上我的事,我就发现自己为了不让他烦我而附和他的观点。在那一刻我会说尽好话或做尽好事,只为听到他好一点的评价。”

“既然你提起了骄傲的话题,我则有了更多的认识,”她继续讲道,“我认识到在过去我对他并不诚实,因为我操纵了他的想法,让他以为我是个老好人。其实我一直在做那样的事情,我猜你会说在那时我太在乎我自身的形象,以致我不允许我自己变得诚实。如果我不再沉溺于我自己,我可能已经告诉爸爸说我们只是观点不同而已,然后我会继续用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去教导女儿。”

我微笑着并在心里想,“哇,安妮塔逐渐心领神会了!她发觉促成她讨好行为模式的人正是她自己,而那正是转变所需的关键因素。”

当讨好者表现得低声下气或遵从别人强烈的意志时,那么所有错误的矛头可能都指向了那个强势的人,仿佛在说:“那个人真的很以自以为是。”那样的表述也许是正确的,但要想达到能够开始转变的程度,讨好者同样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并且能承认:“我的动机也很自私自利,我并不总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虽然如此直白的对话让人感觉到不自在,但它可能会致使某些重大的转变。

按理想情况来说,在你成长的那些年里,你已经被教导去识别骄傲感的各方各面:

·你可能被训练而认识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平衡地把握率真和自我克制之间的关系。

·你可能被指引而理解健康有益的生活需要融合一定的谦卑和独立态度。

·你可能被教导而懂得顺从不一定总是最讨人喜爱的特质。

·你可能已经领会有时人们能够从你决断的举动或偶尔婉言相拒的行为中获益。

然而,在大多数事例中,成长中的青少年没有受过这种训练,因此在无形之中他们的自我沉溺的思维促使他们加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即使那样做意味着损害人际关系。不仅如此,你周围的某些人可能令你难以做出健康的选择,以致你受到威胁而不得不保持顺从的态度。年少时的你,可能还不够底气说出,“我所坚持的是最佳方案,我可不想躲在自我保护的壳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会认为你当时相对地单纯,随后你便逐渐落入了绥靖模式。

然而,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当你发现你自己陷入了不健康奉承的封闭状态中时,你应该停下来并对自己说:“等一等!我的绥靖行为也许制造了短暂的平和,但我只是目光短浅地为了当下的舒适安逸考虑。假如我想要蜕变成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我就要从自我保护的狭隘世界里逃脱出来,真正地以对双方都有益的方式与我生活中的人融洽相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