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其契合度达到极致。
每一个扳机的弧度、每一块燧石的形状与质地,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
为了测试燧发枪的发火成功率与射击精度,工匠们在郊外专门设置了靶场,不断地试射、改进。
起初,燧发枪的制造进展较为缓慢。
因这新技术对工匠们的技艺与耐心皆是极大的考验。
但随着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逐渐熟练,制造速度开始稳步提升。
一日,不过寥寥数把;
三日之后,已能日产十余把;
至五日时,每日产量已接近二十把。
那一把把崭新的燧发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大明即将到来的军事变革。
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
毕竟如今大明的生产力还经不起这样的建造规模。
时光匆匆,数日间。
整个南京城都沉浸在紧张而忙碌的北伐筹备氛围之中。
而在黄山行宫。
朱元璋正于书房内审阅奏章,虽然他将朝政交给了朱标。
但是对于朝堂上的一切锦衣卫还是都会给他送过来。
这点朱标也清楚。
所以从未有过阻拦。
这时,锦衣卫密使悄然而至,呈上一封密信。
朱元璋展开密信,目光刚一扫过,脸色瞬间大变,满脸皆是震惊之色。
“标儿竟要北伐?这如何可能?”
朱元璋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在他的印象中,朱标生性仁慈,一向不喜轻易发动战争。
因为在这个时候打仗。
注定了要伤害百姓。
他总是主张以怀柔之策治理天下。
如今却突然要举兵北伐,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朱元璋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疑云密布。
“北方并未有消息传来,连咱都未曾察觉异样,标儿又是如何得知?”
“难不成北方真有本宫尚未知晓的重大变故?”
他越想越觉得蹊跷,心中既担忧北伐之事的成败,又对朱标此举的缘由充满了疑惑。
要知道,明朝的天下是推翻元朝而夺来的。
而现在元朝的余孽早就已经逃往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