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的表情格外复杂。
他知道自已这个儿子的才华相比于自已是差了很多。
但有些话,他注定不能明说出来。
他们家能保持着现在的地位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韩国公的尊号嘛?
这个当然尊贵,但在卸下了一切实权之后,这便不足以维持尊贵了。
能够维持这么尊贵,那便一定是因为权力。
他们家能有如此。
便是因为他们还有权力握在手中。
荀贵首领。
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名号。
同为开国功臣,你要说李善长和刘伯温就算有仇,真的会落到如今这个生死相向的地步嘛?
那自然是不可能。
走到今天这步,便是因为刘伯温得罪了太多的荀贵。
曾经他和朱元璋所说的限制荀贵,这一点便已经让他与所有荀贵生死相向了。
这些人要除掉刘伯温。
那他这个党魁,就必须要帮忙,要出手。
只是这些话他不愿直说罢了。
只能让这个蠢儿子自已去悟。。。。。
。。。。。。。
次日,南京城内。
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之上,泛起一片暖金色的光晕,仿佛给这座都城披上了一层祥和的外衣。
随着朱标已然顺利回到南京。
整个大明的朝政也如同上好了发条的精密仪器一般,再次回复到了往常那般有序运转的状态。
紫禁城内。
群臣身着朝服,头戴乌纱,鱼贯而入进入朝堂。
文武大臣分列两旁,气氛庄重而肃穆。
朱标身着太子蟒袍,端坐在上位,只低龙椅一份目光沉稳地扫视着下方的大臣们。
待众人行礼完毕,便开口道:
“诸位爱卿,今日上朝,可有要事奏来?”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便出列,手持笏板,恭敬地说道:
“殿下,臣今日要奏的是此前朝廷赈灾一事的进度。”
“如今各地灾情虽有所缓解,但仍有诸多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