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暑气却未曾消散。
“就剩一天了,这是唯一的机会!”
韩知柏端坐于小院中,借着微弱的星光,一笔一划地临摹着字帖。
粗糙的纸张上,墨迹时而浓重,时而清浅,却隐隐透着一股不屈的劲道。
他要参加文华评级,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在穿越之前,韩知柏是地球上一名文学硕士。他热爱古典文学,尤其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情有独钟。
一日,他在图书馆找资料时,意外撞到了书架。没想到书架最上方的那本《昌黎文集》顺势滑落,重重地砸在了他的头上。
这一砸,把他砸到了这个以儒道为尊的世界。
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如今的沉稳坚毅,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风霜,也在他心中种下了希望。
这希望,就寄托于脑海中那本闪耀着金光的《昌黎文集》。
十年寒窗,三千六百多个日夜,他将韩愈的文章烂熟于心,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
今夜,他要背诵最后一篇,《祭十二郎文》。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随着他低沉的嗓音在夜空中回荡,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他感到一股莫名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涌来,汇聚于他的识海。
暖流涌动,原本因为练字而疲惫的身体,此刻充满了力量。
这是文气!苦读十年,终有所成!
虽然过程太过煎熬,但还是要感谢韩愈,感谢灿烂的华夏文明。
用十年的时光磨砺了自已的文心文胆。
“小叔,天都黑了,你怎么还在练字啊?”
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手里提着一盏油灯,跑了过来。
“你怎么还没睡?”韩知柏放下笔,脸上难得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
“我睡不着,我想等小叔一起睡。”小侄子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依偎在韩知柏身边。
“好,小叔再练一会儿就去睡。”韩知柏摸了摸小侄子的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时,父亲和兄长相继去世。
大嫂和侄子是他唯一的亲人,也是他奋斗的动力。
“小叔,你明天就要去参加文华评级了,你一定会拿到甲等,像院长先生一样厉害!”小侄子挥舞着小拳头,满脸的崇拜。
“甲等……”韩知柏眼神闪烁,他不敢奢望甲等。
只要能评上乙等,就有机会打开儒道之门,改变他和家人的命运。
翌日清晨,朝阳初升。
“知柏,多带些干粮,路上小心。”大嫂一边往韩知柏的包袱里塞着干粮,一边絮絮叨叨地叮嘱着。
“我知道了,您放心吧。”韩知柏接过包袱,对着大嫂深深一揖。
“小叔,你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回来!”侄子站在一旁,大声喊道。
“好!”韩知柏笑了笑,转身踏出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