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分院即将在文庙举办开学典礼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临城府的大街小巷。
人们议论纷纷,这阳明分院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让军、商、政三界都如此捧场?
更让人咂舌的是,开学典礼居然选在了文庙!这可是临城文脉汇聚之地,等闲学院哪有资格踏足?
一时间,各种猜测甚嚣尘上,把阳明分院的神秘感推向了顶峰。
“听说了吗?阳明分院要在文庙开学典礼!”
“真的假的?文庙那地方,可不是谁都能进的!”
“千真万确!告示都贴出来了,还能有假?”
“这阳明分院到底什么来头?排场这么大!”
“谁知道呢,不过听说连郡守府的三公子都去报名了,估计来头不小。”
“啧啧,这下可热闹了,咱也去开开眼界!”
一传十,十传百,到了典礼那天,文庙外早已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百姓们伸长了脖子,翘首以盼,都想一睹这多年难遇的盛况。
自从韩知柏来了临城,这热闹是一茬接一茬,比往年加起来都多,而且一个比一个劲爆,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典礼现场,二十八个孩子身着统一的蓝色院服,整整齐齐地站在广场上。
院服上点缀着白色花鸟纹样,背后“阳明分院”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甬商商会的手笔。
宴宾楼的东家黄明昊得知后,专门找到韩知柏,说他不讲义气。
然后硬是要求承包分院一年的伙食,还拉来了白墨卿作担保,生怕错过了这趟顺风车。
观礼台上,各路大佬齐聚一堂,主位上端坐的是郡守俞成则,官服正装,分外隆重。
阳明学院、府学学院的院长悉数到场,就连甬城知府沈东旭也专程赶来,更别提刘穆这样的小县县令了。
至于他们究竟是冲着“小三元”的名头,还是郡守府的面子而来,那就见仁见智了。
刘靖站在主持位上,宣布典礼正式开始。
首先是吴道向圣像敬香,禀明办学宗旨。
他神情肃穆,恭敬地上了三炷圣香,双手呈上书折,声音低沉而肃穆。
“圣人在上!今开学堂,不为扬名,不为牟利,只为给天下学子探索一条文华启蒙的新路。”
圣香的青烟袅袅升起,在吴道周身萦绕,久久不散,最终凝聚成“有教无类”四个大字,印在了书折之上。
紧接着是唱名拜师。
刘靖每念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孩子走上台前,依次向吴道、程潇和韩知柏行礼。
韩知柏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走到自已面前,郑重其事地行礼,心中感慨万千。
虽然他们还不算是自已真正的弟子,但他们的启蒙之路,已经交到了自已手中。
他偷偷望向吴道,一股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
观礼台上,大人们也在低声议论,大多是夸赞俞兆林生得俊俏,气度不凡。
俞成则只是谦虚地摆手回应,他的注意力始终都在典礼之上。
拜师环节结束,后排的个别县令开始窃窃私语,觉得这典礼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