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
在继续讲慈禧和她的团队之前,让我们暂且回到咸丰时代,因为有一些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事件是必须交代的。
“辛酉政变”的十年前,即咸丰继位一年后,也就是1851年,发生了一件毁灭清朝根基的大事。
在大事件的男主角洪秀全出场之前,请大家先欣赏一下此人出品的三首诗。
先来一首旨在表明吸毒有害健康并劝告人们远离鸦片的公益诗:
烟枪即炮枪,自打自受伤。多少英雄汉,弹死在高床。
再来一首咏志诗:
鸟向晓兮必如我,太平天子事事可;身照金鸟灾尽消,龙虎将军都辅佐。
还有首写给他众老婆的:
尔对夫主心常真,金砖金屋住尔身。尔对夫主心常假,难上高天难脱打。
他积极参与编撰的太平天国《幼学诗》,有一句叫做“有割与无割,谁非上帝生”,意思是说不管你包皮割没割,反正都是上帝他妈生的。比起同为造反派的黄巢写的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洪秀全同学连写山歌的水平都不一定够得上。
提前让大家了解到洪秀全的真实文学水准,是为了让大家看见下面这份洪秀全同学的求学史和落榜史的时候不至于太吃惊——
1814年,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客家自耕农家庭,小名火秀,大名洪仁坤。
1820年,洪秀全7岁,入村私塾读书。
1828年,第一次参加院试。县、府试通过,院试落榜,这一年,他15岁,称童生。
1829年,辍学。为了解决饿肚子问题,靠做山村老师(塾师)获取微薄的报酬糊口。
1836年,第二次参加院试,第二次落榜,这一年,他23岁,称为童生。
1837年,第三次参加院试,第三次落榜。这一年,他24岁,仍称童生。
1843年,第四次参加院试,第四次落榜。这一年,他30岁,还称童生。
然而洪秀全二十三年寒窗、十五年不辞辛苦地与最低级别的院试进行战斗的过程还是挺痛苦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洪秀全的痛苦,也为了给后面发生的故事做一个铺垫,特在此简单介绍一下科举制度。
隋朝以前,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无论其品行、才能是优是劣,这些官N代、富N代都可以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