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直看好大将军的,怎么这么快就放弃?”
王凝之的脑袋轻轻蹭了蹭,“不是放弃,而是暂时失去目标,我虽然支持他,但也不想参与他和朝廷的明争暗斗,尤其他的目标还是谢家的豫州。”
谢道韫用手托住他的脑袋,娇嗔道:“好好说话,别乱动。”
“不说了,让我先眯会。”
“到榻上去睡。”
“不要,就这样。”
……
第二日,噩耗传来,西中郎将、平北将军、司州刺史王胡之因病去世。
王凝之听到这个消息,不仅为叔父难过,也为沈劲难过,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感慨命运真是会捉弄人。
刚给人一点希望,转眼又夺走了。
叔父离世,王凝之自然留了下来。
平北将军都没了,沈劲这个平北将军府参军也就不复存在,他打算返回吴兴。
王凝之劝下了他,让他再观望一阵,看看朝廷接下来的安排。
若是安排了新的人选去洛阳,到时候还可以看看能不能运作下。
可惜直到王胡之的丧礼结束,时间来到三月,朝廷仍旧毫无反应。
洛阳,就那么被人遗忘了。
王羲之自从负责土断之事后,一直忙于各地的清查工作,不过进展比预期要慢。
藏匿流民的,大多是皇族和世家,王羲之就算再铁面无情,也只能对一些次等家族下手,面对一帮故交和姻亲的遮遮掩掩,他实在有心无力。
王凝之本想找父亲帮忙,看看能不能把沈劲安排到江北去做个太守之类的,那里不是肥缺,想来没人会介意。
但王羲之自已都在头疼,根本不想管儿子这些破事。
不过王凝之自有办法,笑道:“我若是为阿耶解决了问题,阿耶能不能帮我这个忙?”
“先说说你的法子。”
“不能说,但肯定管用,阿耶要是答应,我这就行动起来。”
王羲之想到儿子坏主意多,有些犹豫,“你不会又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吧?”
“怎么会,土断乃是国家大事,我怎么会儿戏。”
于是父子俩讨价还价之后,愉快地达成了交易。
王凝之负责推动进入死胡同的土断,王羲之则想办法将沈劲安置到江北。
当天,王凝之便写了一封信差人快马送到了江陵去。
这事王羲之办不了,是因为那些世家大族都是滚刀肉,可对于桓温来说,那都不是事。
几天之后,荆州的回信就来了,桓温让王凝之挑个典型。
同时,桓温上书朝廷,言辞锋利,表示土断已施行一年,效果却不甚理想,都是因为有人心存侥幸,辜负国恩。
王凝之在一众待宰羔羊里选中了宗室,彭城王司马玄。
桓温得到消息,再次上表,要求将司马玄下狱问罪。
司马昱不敢得罪桓温,便将司马玄召回京城关了几日,然后对外公布,彭城王藏匿流民五户,已经认罪受罚。
这招杀鸡儆猴,鸡只受了点皮外伤,可猴子们还是怕了,毕竟他们不姓司马,而在这件事情上,司马家和桓温的利益是一致的。
所以各大世家再不情愿,也只能配合着交出藏匿的流民。
当然,指望这帮人全数上交肯定是不可能了,但只要土断政策一直施行下去,藏匿之人总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