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荥阳郡后,如何布防成了个大问题。
荥阳的北面是黄河,与河内郡、汲郡隔河相望,东面是兖州的陈留郡,南边是豫州的颍川郡,西边是洛阳所在的河南郡。
防守的重心肯定在东边的陈留方向,可荥阳城在西边。
王凝之不打算多地驻军,年后就要北伐了,这个时候没必要在守城上投入太多。
思来想去,最后他还是决定留谢玄和刘牢之驻守荥阳城,郡内其他县城暂时放弃,等北伐之后看形势再做安排。
安排好一切,王凝之回到金墉城。
朝廷动作很快,升官的一应文书印绶都已经快马送到,生怕王凝之不接受。
金墉城中的百姓不知内情,纷纷向入城的王凝之表示恭喜。
王凝之压下不满,笑意盈盈地感谢了大家。
回府之后,王凝之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不过看到扑过来的儿子王殊,他还是强打精神与他玩了一会,然后哄着他去练字了。
谢道韫一直在边上看着,担忧道:“朝廷这么做,你将子猷送到大司马府的这步棋全废了。”
“是啊,朝廷的钱真是烫手,”王凝之压抑不住的愤怒:“北伐还没开始,就想让我们先内讧,真是愚不可及。”
他对朝廷的承诺,是北伐后能够阻止桓温入京,现在倒好,还没北伐,朝廷便将还没收复的土地划到王凝之这里。
桓温会这么想,他辛苦一趟,给别人做嫁衣?
谢道韫劝道:“先别生气,你写信问下叔父,看看是怎么回事。”
“收到诏命的时候,我便上书回绝了,同时写信给叔父说明了我的想法,”王凝之烦躁地按了按额头,“如今文书和印绶都送来了,想必叔父没拦住,又或者,他根本就不想拦。”
谢道韫惊讶道:“怎么会,叔父怎会如此?”
王凝之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谢安不支持桓温,不代表他就会支持王凝之,也许站在世家的角度,若能挑动桓温和王凝之不对付,导致北伐不成,他们是乐见其成的。
维持现状,就是他们所希望的。
谢道韫还在努力替谢安辩解:“叔父若真有这个心思,也会明着告诉你,不会在背后使这种小手段。”
“你不明白,”王凝之苦笑道:“不是他有没有这个心思,而是建康的大族如果都这么想,他不会是为了我去据理力争的那个人。”
这下谢道韫沉默了,以谢安的性格,这是很可能的。
谢安不会主张朝廷这么做,但其他人都同意,他也不会反对。
王凝之继续说道:“在建康的世家眼里,我和桓温没什么区别,都是不受控制的一方势力,他们支持我对抗桓温,而不是支持我成为桓温。”
谢道韫幽幽道:“你会成为他吗?”
王凝之过了好一阵,才回答道:“不会,我会比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