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
朱棣这一日依旧悠闲在比武场射箭,朝政和军队的事情都交给了汉王,这时司礼监太监急匆匆的拿着一本奏折,跑进了比武。
太监慌慌张张的跪下,高举奏折。
“大事不好了,皇上!”
朱棣手上动作一停,皱着眉说道:“何事如此慌张?”
太监跪着,气喘吁吁的说道:“汉王停了永乐大典的钱。”
朱棣听后大吃一惊,把太监手里奏折给拍飞了出去,怒斥了起来。
“混帐!去传汉王御书房见驾。”
“是!”
太监不敢耽误,又急匆匆的折返了回去。
朱棣原本想的让汉王出点血,充盈一下国库,现在目的达到了,汉王的钱也榨干了不少,这戏没必要继续下去了,随后朱棣前往御书房,准备罢黜汉王的监国的位置。
本来是想看看老二治理国家怎么样,才得瑟两天,朝廷就出了这样的事情。
朱高煦过来后,朱棣指着他鼻子就是一通质问。
“为何停了永乐大典的钱?”
朱高煦跪着神色紧张地看着朱棣,不敢开口。朱棣拿出奏折就砸在了他说的身上。
“看看你在奏折都写了什么,睁开你的狗眼看看。你是如何处理的。”
朱高煦心虚的看着朱棣,僵硬地开口:“儿臣批阅,让他们等待户部筹集银两。”
朱棣气愤的说道:“户部筹集了吗?”
朱高煦委屈的说:“户部说没钱。”
朱棣听到后怒极反笑,再次反问朱高煦,“那就让老百姓饿死,卖儿卖女?三省的官员上奏,黄河两岸的百姓已经椅易子而食了,你看看这些奏章,山东旱灾,河南水患,你这个国是怎么监的。”
朱棣边斥责朱高煦,边用奏折砸他,朱高煦也不敢躲开,只能委屈的解释。
“爹,国库一年收入也就9千万,永乐大典一年的费用就1800万。通河道,漕运,顺天城都要修,这两项连预算都没有,还要北征,这账实在无法算。”
朱棣见朱高煦撂挑子样子,气不打一处来。
“算不过来,你监什么国?”
“停了,永乐大典的费用,你让我怎么去地下见祖宗?”
朱棣对着朱高煦就是一通骂。
“永乐这一朝就养了你们这些臭丘八吗?你不是说,江山给了你你会做的如何如何好吗?现在都给了你,你都干了些什么?山东为什么不下雨,跟你监国失责有关吗?”
朱棣骂完,将桌子上笔扔到地上。
“你自已下罪已诏去。”
朱高煦听了爹让他下罪已诏,一脸不服气的,耍赖的坐在地上。
“我不写。”
“用不着你写,不敢劳烦汉王爷,我老头子自已写,千错万错,就不该生养你们这群蠢蛋,你看看你哪点能跟你大哥比,你大哥监国期间,有因为钱跟朕伸过手吗?到时你汉王,四处撒钱,朝里朝外谁没得过你汉王的金豆子,你照照镜子,你哪点有帝王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