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墉被泼了一脸茶水,一脸茫然,朱高爔叹了一口,沉着脸说道。
“你是太子,国家的储君,要行正大光明之道,怎么脑子都是算计。”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历朝历代的君王,哪个不知道?还不是亡了国家,落得个昏君的骂名。”
“你想当皇帝,就要以天下百姓为重,兵戈一起,生灵涂炭,汉朝,唐朝还不都是急转直下而衰败。”
“你对汉王赵王动刀,且不说外面的藩王会不会作乱,京师三大营就得先乱,你心里能装下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心里能装下你,汉王和赵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上面还有你皇爷爷嘱托,你好好思量吧。”
朱瞻墉脸色不忿的说道。
“那也要把他们圈禁起来,严加看管吧,要是放了出去,起兵谋反,还不是又要动兵戈,儿臣还是以为,与其放虎归山,不如趁早剪除了好。”
“你。。。。。。。你觉得我做的不够好,那你去内阁处理政务吧,等你做好了,再来数落朕。”
朱高爔看着儿子急功近利的样子,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儿遵旨。”
朱瞻墉随后朝夏元吉行了行礼后,退了出去。
夏元吉见此也是宽慰朱高爔。
“皇上,太子血气方刚、年少意气,皇上别气坏了身体。”
“哎。自从这孩子赢了朱瞻基,仿佛变了个人一样,我都快不认识了。”
夏元吉听到皇上没有用朕,而是用我,可见皇上对太子的寄予厚望。
“皇上别担心,内阁有杨士奇他们指导,想来太子很快就能明白皇上的苦心。”
“但愿如此吧”
朱高爔也是能理解太子的情况,被朱棣勾起了皇帝的欲望,赢了皇太孙,坐上了太子之位,大权在握,仿佛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这是权力带来让人麻痹的毒药,如今也只能慢慢得疏导了。
。。。。。。。。。。。。。。。。。。。。。。。。。。。。。。。。。。。。
内阁
杨士奇正带领着朱瞻墉熟悉政务,对于朱瞻墉说是皇上让自已参与政务的事情,大家都没有怀疑,毕竟朱瞻墉是魏王世子的时候,魏王也是独宠朱瞻墉,赢了朱瞻基后,魏王登基称帝,更是直接册封为太子,太子的姥爷更是兵部尚书,张安和郑方更是领着军职,太子羽翼可以说非常的饱满。
朱瞻墉跟随杨士奇处理政务,表现得也是不错,大体上不差,处理完政务后,朱瞻墉更是召集了杨士奇、王斌、于谦三人进行商议。
“如今父皇欲要放汉王和赵王就藩,也是迫于朝廷压力,孤想除了汉王和赵王,你们怎么看?”
王斌迎合的说道:“臣赞同,汉王和赵王一直不甘心只是个王爷,一直在蠢蠢欲动,当趁早剪除,避免日后大患。”
于谦态度坚决,板着脸说道:“不可,皇上如此安排,必有后手,况且若是杀了汉王赵王,各地的王爷就会纷纷猜疑,不出三月,举国皆反,故万万不可。”
王斌则是对着于谦,讽刺的说道:“于大人真是书生之见,各地的藩王兵马也不多,若是敢反,朝廷几十万大军还不能平叛吗?”
于谦则是回怼:“太宗皇帝当年不过几百人,却能席卷天下,若是把藩王逼急了,转眼又是一场靖难,到那时江山倒覆,生灵涂炭,王大人不过是靠着太子殿下提拔才侥幸为官,还请莫要发出无知之言。”
“你”
眼见二人要吵起来,朱瞻墉打断。
“行了,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杨大人怎么看?”
杨士奇则是面露为难,心里想到底要不要支持呢?于是说了模棱两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