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明四臣相 > 第68章 七下西洋(第2页)

第68章 七下西洋(第2页)

朱高爔指着远方说道:“给朕立一座大石,刻上郑和的功绩,给朕立在那里,官员见石,必须下马行礼。”

“臣遵命。”

听到皇上的指示,杨士奇也是躬身遵命。

随后朱高爔在百官簇拥的簇拥下,回到了皇宫。

就这样杨士奇令工部,从山上转运了一块巨石,由匠人雕刻。

【大明海平侯,郑和,下西洋开航海之先河,建交海外百国,功勋卓著。建恒二年。】

自此官员经过此处,皆下马行礼,以示尊重。

郑和虽是太监,但朱高爔还是给其封侯之名,以彰显其功劳,成为了当时一段佳话。

。。。。。。。。。。。。。。。

送别郑和后,朱高爔召开内廷会议,太子、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元吉、于谦、张斌、张辅、樊忠、侯毅、张安、朱能等人到场。

朱高爔随后说道:“于谦年前的诗,朕至今都还记得,今日召你们来,就是想个办法,让那些在永乐一朝为国家牺牲的将士、还有致残将士怎样抚恤他们,补贴他们的家人。”

众人一听皇上要抚恤将士,也是纷纷低头思索了起来。

杨士奇随后走了出来说道:“臣以为皇上可以按照以往的成例进行抚恤,战死将士双倍抚恤,致残的将士由官府的人多加照顾即可。”

朱高爔摇了摇头。

“如今朕大幅度降低赋税,各地官府财政有限,若是将致残的将士交给他们,反而不如银钱实惠。”

夏元吉也是建议的说道:“既如此,臣建议3倍抚恤战死的将士,2倍抚恤致残将士,国家如今财政颇丰,可以承担这些消耗。”

朱高爔听后也没有点头,而是询问。

“抚恤是发放几次?”

夏元吉一脸问号,皇上是军旅出身不会不知道啊,但还是如实说出。

“回皇上,按照成例抚恤金就发放一次,永乐时期已经发放过了,如今皇上体恤将士,再次抚恤是天恩浩荡。”

张斌、张辅、樊忠、侯毅、张安、朱能也是连连点头。

朱高爔却说道:“如此说来岂不是只有一次,朕没有记错的话,那些将士出征的时候,都是青壮年他们家里的孩子,有的嗷嗷待哺,有的5、6岁,只发一年却是不够啊。”

“那皇上想发几年。”

夏元吉也是明白了,皇上想改变抚恤制度。

“朕以为,但凡将士战死每年发放50两,共20年,致残者发放30两,也是20年。”

众人听了皇上的话后也是心惊肉跳,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而且还不好管理,武将们倒是兴奋异常,毕竟抚恤多了,以后出关作战,将士用命,军心稳定,他们才好建立功勋。

夏元吉听后慌忙说道:“皇上此策一出,光是军饷和抚恤金就要占据大明近4成财政收入啊。请皇上慎重。”

朱高爔心中暗自思忖着,他深知大明朝最终走向灭亡,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便是那令人头疼不已的财政状况。想当年,大明朝初立之时,国力昌盛、经济繁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到了明末年间,朱家子弟的数量竟然已经多达数十万之众!这无疑给国家的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要知道,这些朱家子弟生来便享有特权,他们无需劳作便可坐享荣华富贵。庞大的宗室开支使得原本就紧张的财政资源愈发捉襟见肘。而且,由于他们大多不事生产,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毫无贡献可言,反而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长此以往,国家的财政怎能不出问题?

朱高爔越想越是觉得形势严峻,等平息了天下最大的诸侯王,汉王和赵王以后,就得消除这一隐患,免得白费国家口粮,过个三代五代的谁还认识谁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