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更何况读了这几年书更加的聪慧。
像他们这一辈子都没什么出息,他们虽然不是什么聪明人。
但是他们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愿意听聪明人的话。
所以在两人征求意见的时候,张时安还是发表了一下自已的看法。
那就是大伯一家是可以在镇上买一个小院子,给大哥和三哥娶媳妇。
至于二伯家的,张时安觉得,可以再过两年。
等这个店,再多赚一点银子,大伯可以考虑去县里面再开一家同样规模的小店。
这样既能够看顾着二堂哥,也能够给另外两个堂哥寻一寻出路。
毕竟,只有五堂哥,现在念书还算可以,四堂哥的话,也没有那个天赋。
更何况二伯一家一直都担心二堂哥,能够去县里面就近照看。
一旦有什么事情,也能够及时帮衬。
张二牛一听,和自家媳妇对视一眼,那是连连点头。
觉得自家侄子说的真的是太全面了,他们之前也是有所顾虑。
现在听到侄子这么分析,觉得这件事情大有可为。
更何况,在这镇上买一个小院子,规模不大的话,六七十两银子也就搞定了。
可要是买个大一点的,百两银子也是要的。
他们这个店虽然开了这两年,抛开开店的成本。
每个人手里,能够拿出来的银钱,也就七八十两银子。
张三木的手中,更要少上一些,毕竟儿子读书,买的那些东西开销本来就大。
至于爷奶他们手中的银钱,是属于公中的,除非他们三兄弟分家。
不然,那笔钱,只要人家老两口不想动,谁都没办法拿出来。
不过大伯,家里两个儿子,买上一家小院子,还是小了一些。
不过钱又差上了那么一点。
所以就跟两兄弟商量一下,想去从爹娘那里支取一部分。
到时候赚钱了再还回去。
张大壮这样开诚布公的跟两兄弟商量,两个妯娌也没有任何的意见。
他这种明面上的说肯定让人心里好受一些,就怕暗地里的去找两个老人。
到时候谁知道对方私底下补贴了多少,人家都说小儿子大孙子。
老太太的心,还是有些偏的。
不过,那是以前了,现在老太太心里眼里最偏的,就是他的小孙子。
其他人都得靠边。
而一家人,谁占便宜了都有意见,唯独张时安,就算是嘴巴最臭的大伯娘,都不会说半个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