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朝,大汉大将军关羽、车骑将军张飞,双双出列,上表请奏出兵伐吴。
诸葛亮、赵云出列反对。
其他官员作壁上观,尤其益州派的人,更是冷眼旁观刘备原从系与荆州系的内斗。
刘备现在心情很不好,因为昨天丞相离开后,关羽对他说,自已已经时常吐血,林夕说他再如此郁郁不快就命不久矣,他唯恐自已等不到报仇。
三人抱头大哭一场,刘备最后那点犹豫也放下了,对孙权和吕蒙恨之入骨。伐吴!必须伐吴!
所以如历史中一样,刘备没有理会诸葛亮和赵云的劝阻,将诸葛瑾宣上殿来,将国书换成了战书,直接下了章武第一诏:举兵伐吴!
诸葛瑾根本想不明白,自已是来缔结盟约的,怎么就拿了个战书回去了?
他去问诸葛亮,诸葛亮只白个脸摇头不语。
他只好问诸葛乔可曾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却听伯松说,昨天父亲回府后就将自已关在书房里一夜,似乎还砸了东西喝了酒,他陪母亲去看,却在书房门外听到父亲正在骂他自已。
“这,这究竟怎么回事啊?”何事能让他的二弟如此失态?
“这个,伯松不知。”
诸葛瑾只好叹气,徒劳的拿着那封战书,当天就启程速回东吴,他得赶紧回去报信,准备迎接刘备的兵锋。
刘备则整备兵马,留诸葛亮协同太子镇守成都,留赵云在江州督粮草,命张飞回阆中整兵,与自已和关羽在江州汇合,他则与关羽领了四万人马,带着马良、黄权、程畿、陈震、吴班、张南、冯习、辅匡、赵融、傅肜、向宠等人从成都出发,往江州而去。
林夕也在队伍中,身份是关羽麾下偏将。
孙权则是赶紧调配人马严阵以待,同时为了避免曹丕趁乱来攻,不惜向曹丕称臣,而曹丕刚刚继位,内政不稳,也就乐得答应,坐山观虎斗起来。
221年七月,大军开拔前夕,阆中传来噩耗,张飞平日就喜虐待士卒,为了伐吴,又强令近卫范强张达征兵,不到数额就加以虐打。这二人受虐不过,刺杀了张飞,投孙权去了。
林夕叹息,张飞的命运没有任何改变。
刘备与关羽一夜全白了头发,哭晕数次,关羽的身体愈发衰败了。
诸葛亮则是看着穿白裹素的大军,悲叹不已,他知,因为张飞的意外,新仇旧恨,现在谁也拦不住刘备伐吴了。
他站在送行队伍的最前排,寻到林夕的身影,便紧紧的看着她。这是他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样肆无忌惮的,贪婪的看着她,因为他知道,林夕不会再回应他的目光了。
“千古最好的丞相”,当真可笑,自已不仅成了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恶臭政客,还无法劝住这场错误的征战,千古最好的丞相?夕儿当真是知道该如何报复他才解恨啊……
前线,刘备关羽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秭归。
成都,丞相陷入了一场冗长的病。
深夜,诸葛亮睡得昏沉,梦中,火光冲天,林夕站在火中,目光灼灼的看着他,唤着:“丞相,丞相!林夕要走了!”
“夕儿!”诸葛亮喊着惊醒,浑身冷汗,黄月英赶紧扶他坐起来,给他端了一杯水。
“夫君,怎么了?可是做噩梦了?”
诸葛亮一把抓住黄月英的手腕,惊惶地说:“她是恨着我去伐吴的,她若是回不来了怎么办?我还怎么去求她原谅?我要上哪里去寻她?”说到这,诸葛亮掩面痛哭,黄月英只好轻轻拍着他的背,“哭吧,哭出来,病就好了。”
当清减了很多的诸葛丞相再次出现在衙署中时,前线传来的战报,是林夕与关羽正在围攻吕蒙驻守的夷道,刘备则在猇亭与陆逊隔江对峙。
丞相松了一口气,至少目前看起来,陛下战况还是占优。
然而前线上,林夕的心情却一点也不轻松。
吕蒙的命运被改变了,关羽没死,他也没死,现在就在夷道城里呢,林夕自然是要与关羽并肩作战去报仇的,毕竟关羽现在的身体状况不乐观。
可刘备是个喜欢微操、不省心的主公,临分兵前,林夕一再告诫刘备,千万不能弃船登岸,更不可退到山林中去躲阴凉,水陆并进才是陆逊最害怕的。刘备答应的爽快,但马良被他支到五溪蛮找沙摩柯了,林夕再同关羽一起分兵去夷道,刘备身边再无能劝动他的谋士,谁知道会不会变卦?
这场仗可以败,但林夕希望不要败的太惨,要还是一把火将季汉的家底都烧光了,那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去面对丞相。
毕竟祸是她提出要闯的,可收拾残局的是丞相。
可惜,怕什么来什么。
就在夷道快要攻下的时候,后方传来消息,天气太热,部队有哗变之危,所以陛下率军退往山中林间安营扎寨。
林夕差点骂了街,“大兄,咱们赶紧撤兵!”
关羽奇怪,“为何?眼看就要功成,此时怎可退兵?”
“因为陛下没听我的话,退到山林里扎下连营,陆逊肯定会以火攻之计,咱们得回去救陛下!”
关羽呆住了,“什么?来呀,传令,拔营起寨,迅速回转猇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