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看到淳朴实在的陈大哥,放下了心,赶着空牛车回家去了。
见时间已过中午,热心的陈大哥怕耽误他们卖枣,急忙开着车就往县里而去。
月儿和青墨靠着枣筐坐在颠簸的车上,吃着母亲蒸的枣糕。这枣糕是用黄米面和新鲜枣泥作的,精软甜润,极为可口。是母亲特意为中秋节蒸的。
月儿非常喜欢吃枣糕,因此早上出门时,带了好些个。
可她现在还是有些忧虑这么多的枣能不能一下午就卖完,所以只吃了一个。青墨却似乎毫无烦恼,连吃了两个。他大概对于姐姐办事能力很有信心吧。
陈大哥把车停在市场外面后,月儿到旁边的商店批发了两摞大小不一的塑料袋,拜托陈大哥去自己的熟人那里借秤。好心的陈大哥不仅借来了秤,还要帮着月儿姐弟一起卖枣。
月儿没有拒绝,说实话,她还不太会用那种杆秤。
不过,她会喊:“新鲜的脆枣,甜脆多汁的大枣,一斤五毛,先尝后买,快来买呦。”
青墨紧张地拉了下姐姐:“姐,五毛卖得动吗?”
陈大哥笑了:“卖得动,绝对卖得动。八月十五前县里的一斤枣卖一块,这两天最低也卖八毛呢。咱们卖的算低的啦。你姐真聪明!”
的确是这样,很快就有路过市场的人围了上来。
青墨守在车上,陈大哥在车下为挑好枣的人过秤,月儿收钱,一会儿一筐枣就见了底。
见卖的顺利,大家都很高兴。
卖了一筐半后,买枣的人逐渐少了。他们等了好久,都没再见到一个顾客。
月儿有点焦急,眼瞅着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她怕晚上赶不回去。
“陈大哥,你知道县城哪家单位的福利搞的比较好吗?”
陈大哥楞了一下,想了一会说:“毛纺厂吧。你是不是想直接卖给厂子里,让他们当福利分给职工?我认识毛纺厂的一个小头头,是我的本家兄弟,咱们可以找他帮帮忙。”
月儿感激地说:“我的确是这么打算的。陈大哥,那就麻烦你了。”
陈大哥笑了:“你这丫头真聪明,一般人很少能想到这些。我带你去找人,能不能谈成就靠你了。”
陈大哥认识的人,是个和他年龄差不多大的年轻人,是毛纺厂管食堂的,食堂里用的醋就是陈大哥供应的。不过这个人说他自己做不了主,但可以把他们推荐给自己的上司——行政科科长。
行政科孙科长是个身材清瘦,年龄较大的中年人,面相极为严肃。
月儿知道一般行政科都是油水很大的部门,怕这个科长不见好处不会答应,心里惴惴不安的。
没想到的是,管食堂的人和他们科长关系很好。几句话就说动了科长大人,他尝过枣子后,痛快地以一斤五毛的价钱收下了剩下的枣。
月儿满怀感激地对科长说:“孙科长,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科长笑了笑说:“你们两个孩子年龄这么小就有这种见识,还能想到把枣卖到厂子里,真的很能干。没啥可谢的,这枣我尝过,味道好,又比外面市场上便宜的多。就是你们送的这些还不够给厂里所有职工分的。要是家里还有,就再拉来几筐吧。”
月儿问:“那厂子里有多少人呢,科长打算一人分几斤?”
科长沉吟了一下说:“怎么说一人也得分五斤吧。我们厂一共两百来人,你说你这些枣够不够分?”
的确不够,地上的枣才100多斤,离1000斤差远了。
但是,月儿忽然想起来,自己可以去收购其他人家的枣子呀,记得今天没被收购的还有几家呢。
不过,那恐怕要到收购站去收购才行吧。和收购站的人抢生意?月儿没想过,她也没那个能力。
她想了一下说:“今年来不及了。要不这样,明年我们赶在中秋前把1000斤枣送到厂子里,价格一定比市场价低,科长觉得怎么样?”
孙科长笑了:“你这孩子想得还挺长远,连明年的销路都定好了。行啊,只要你的枣还和今年一样好,你送来我就收下。”
月儿欣慰地笑了。她又想到家里的其它果树也快到了成熟收获的季节,忙说:“孙科长,过几天山里的苹果、梨和核桃都可以摘了,不知道科长有没有打算给职工分这些果子?”
孙科长想了一下说:“你们的果子味道怎么样?”
月儿说:“苹果和梨虽然长的不如外地某些优质品种那么漂亮,但甘甜水灵,而且口感好、含糖高、水份大,食之甘甜浸肺,也算是佳品了。核桃就更不用说了,咱县里的核桃听说还是出口产品呢。孙科长若是不放心,等下周我给科长带些先尝尝味道。”
孙科长点点头:“也好,下次你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