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馥春啥意思 > 第144部分(第2页)

第144部分(第2页)

婚礼的前一日,照着广陵城的风俗,新郎的兄弟要往女方家里去挑“铺盖”,其实也就是迎嫁妆。嫁妆之所以被叫做“铺盖”,是因为古时传下来的习俗,好多嫁妆里面好些物事都是与榻上铺盖相关的。例如上好的大红被面和各色尺头之类,还有新娘子为结亲而置办的各色衣物。新娘子自己的衣物之外,还有给公婆做的“孝顺鞋”、给丈夫与小叔做的新鞋、给小姑绣的帕子,甚至还有给未来的孩子做的“小狗鞋”。

这“铺盖”里还有一件极重要的,就是那只红木马桶。桶内放着“五子”,分别是染成红色的鸡蛋,叫做子孙蛋的,还有红枣、白果、莲子、花生,象征“五子登科”。这件物事按照习俗,是由新郎的弟弟亲自来挑的。傅正年纪太小,因此论理该由傅阳已经长成的堂兄弟里出一人。堂兄弟里能挑担子的论理该是傅刚。可是他刚刚因为傅康的事情,还在跟傅阳怄气。谁知傅阳没有找都没有来找他,直接委托了傅康来做这事儿,况且戴家人也是多多少少见过傅康的,所以没有人有二话。只有傅刚一人怄了个半死。

挑“铺盖”之前,戴家人将过来的傅家兄弟们都拦了下来,先请来人吃了三道茶,分别是甜茶、清茶和点心。傅家这回去挑“铺盖”,领头的是老大傅坚,他见到戴家人左拦右拦地不肯放众人进去,便笑嘻嘻地冲戴家出来“闹喜”的亲戚每人手里塞了一个红封。当然了,这个钱还轮不到他来出,是杨氏早已准备好的。

戴家的人收了红封,掂掂都觉得有分量,当下都是喜不自胜,将傅家的兄弟们往摆着“铺盖”的院里迎。

院里明明白白地摆着三十六抬嫁妆,这个在广陵城中的富户眼里看来,实在是嫁女儿的“标配”。可是令到从江都乡下来的土包子们一看,都十足十地被惊到了。傅坚傅强他们,这会儿才总算明白过来,与三叔结亲的,究竟是怎样一户人家。

戴家出面招呼的是戴悦的一位隔房叔叔,行六,傅家的兄弟们便随着傅阳的备份称呼他为戴六叔。这位戴六爷,似乎格外希望自家侄女儿长脸似的,一一给傅家兄弟们解释:“这是戴家陪给二姑娘的五十亩水田,田亩在邵伯,所以只将田契放在这里了——”

五十亩水田,江都傅家全家的地加起来,算上四房后来自己添置的,也没有五十亩这么多。一个数字报出来,傅家兄弟几个,都是相互看看,吐吐舌头。

“这是我们姑娘日后做四季衣裳和被褥的尺头——”

“这是我们姑娘平日里常用的宣窑瓷的器件,老爷子特地赐了几件老的,一会儿你们盯着些,叫挑夫千万小心着些,别摔着了。”

“这是老爷子专门吩咐给姑娘的胭脂水粉与香件——”戴家嫁女儿,哪里能少得了这些。

除了小件嫁妆之外,还有不少是新打的家具。这些戴家已经实现知会了傅家,回头这些家具都是先要在戴家院子里展示一阵,然后再搬到傅阳的新房里头去。因为傅家专门将傅阳小两口的新房选在了二楼上,占了小楼的一翼,所以傅家还特为在二楼装了两个绞盘,专门为了将这些家具吊上去。

虽然这些家具看着都簇新簇新的,有些看着上清漆的遍数尚且不太够,但是单凭木料与做工,都是广陵城里一等一的,江都过来的傅家兄弟们更是见所未见。唯一能说出些道道的,反而是傅康,他以前曾经随这仇小胡子等人东奔西跑,没吃过猪肉,总也是见过猪跑的。而戴家那头,自然也对傅家兄弟们的评价有了些高下。

一时傅家的兄弟们,招呼抬嫁妆的人出门,沿着街往瓦匠营那边去。一路上浩浩荡荡的,自然是惹人注目。不过第二日是二月里为数不多适于成亲的好日子,所以广陵府多有趁这日嫁女的。戴家的嫁妆抬在街上,倒也并不那么扎眼。倒是有些人听说了,这是“戴凤春”戴老爷子嫁二孙女,便探头看看那三十六抬,说:“咦,戴老爷子怎么转性子了?日前可是听说他家大孙女出嫁,那嫁妆可是寒碜的很,说是教徐家将戴家大孙女寒碜了个不行!”

“切,人家戴大姑娘不已经照样将宝通捏在手里?”闻者将先说话之人嘘了一声,“听说徐家老爷子已经彻底不管了,那戴家的大姑娘眼下要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没准这嫁妆里,原来有一大半,该是姓徐的呢——”

二百五十九章 一双亲事(上)

傅家江都来人,倒也有好处,令傅阳的婚礼这几日显得极热闹——兄弟多的总不会轻易叫人小觑了去。这样一来,傅家去挑“铺盖”的几个,领着挑夫们热热闹闹地回到了瓦匠营。杨氏出来一看这些嫁妆,也吓了一大跳——谁想到戴家嫁个姑娘,竟然能陪上这么多的嫁妆。

站在傅家小院里旁观的妯娌几个,看得几乎眼都直了,金氏便戳戳邵氏,问:“这些陪嫁,要是折成现银,那得多少两啊!”

“少说也有上千两吧!”邵氏在心里算了算,她也眼红得紧,眼下她的大儿子傅强正在议一门亲,对方死乞白赖地要傅家这头出多多的聘银,而女儿的妆奁上却是小气的紧。邵氏见到这些摆在眼前的嫁妆,干脆去寻杨氏,劈面道:“三弟妹,你家当初下了多少聘银,才娶来这么个金贵的姑娘?”

杨氏正在那儿纳闷着,听邵氏问,而金氏的眼光也朝自己这边溜过来,当下就说:“总是按广陵城中的规矩来的,不会亏待了戴家的姑娘便是。”

其实杨氏自己也不知道为何戴家竟送了这么多的妆奁来,虽没有邵氏说的上千两那么夸张,五六百两总算是有的。尤其是那在邵伯的五十亩水田,邵伯地方出稻米,那里的高产水田,五十亩下来最起码得二三百两银子。其余的包括家具、用器、尺头、头面首饰、妆粉等等,都是上上等的,折个价格。还真能再加上二三百两去。

可是自家,自家给的是广陵城中小康之家娶媳妇的“标配”聘礼——一百二十两白银,眼前媳妇带了数倍于此的嫁妆过来,杨氏免不了觉得稍稍有点压力。她想。难道这些竟是戴家的那位大姑娘为了帮衬妹妹,帮妹妹添妆了么?

然而她这回却没有完全想对,戴悦的妆奁,其实有大半是戴悦母亲的嫁妆。当年戴茜嫁入徐家,送嫁的时候,戴老爷子一挥手道:“嫁到徐家去。这是嫁到金窝银窝里去,将你母亲的嫁妆留待你妹妹吧!”戴茜觉得妹妹性子和软,将来嫁人怕更是要厚奁撑腰的,当下便也同意了,谁知她嫁到徐家竟会碰上那么些事情。

如今戴茜逐渐掌握了宝通的人事大权,但是她绝不会动宝通账面上的银子,只打算用自己的私房银两给戴悦添妆的。待她听说傅戴两家议定成亲的日子的时候,便过来过问了一下戴悦的妆奁。戴老爷子倒也毫不含糊,将已经故去的儿媳妇当年的嫁妆单子也拿了出来,一一给戴茜过目。

戴茜见单子上大多是器物用具之类的。大约是母亲在世的时候已经都用过了,只得一些头面首饰和文玩是可以带过去的。只是一件,单子上有位于邵伯的将近四十亩水田,这些田戴茜也知道,那些田里的出产,都是直接送到邵伯镇上里做成米粉米糊之类的。一年的进项不少,直接是现银送来戴家的,是个出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