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燕肃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法。
他从烧开水中获得灵感,试图用“燃烧”和“蒸汽”来获得动能。
但他还未实践就已经重病,只留下了这一个天马行空的构想。
陈标捧着燕肃最后一张潦草的手稿,双手不断颤抖。
燕肃最后已经无法起身,自然无法实验。
他只能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画成图,用科学的计算,来空想一个不需要人力和畜力的“动能机”。
燕肃将其称之为“木牛流马的心脏”。
燕肃在图纸最后写道,这个理论上的“心脏”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更多的实践,而且可能还需要新的计算方法。
不知道后来者是否有大才出现,补全这一颗“心脏”,将他的空想变成现实。
燕肃在图纸上写了两句诗,诗句文字已经模糊。但陈标能猜到他想写什么。
燕肃的想法,大概和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一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帮他实现遗愿。
“公子,这个心脏,这个心脏真的有可能做出来吗?”
为首的工匠痴痴地看着图纸。
所有的工匠脸上都带着狂热的表情。经过这么多年,他们已经明白,只要公子说能做出来的东西,哪怕再匪夷所思,都能一定能做出来。
陈标想抑制住双手的颤抖,但不但没能抑制住,连声音都开始颤抖了。
“能。这个心脏,还有个名字。”
“蒸汽机和内燃机。”
内燃机和蒸汽机的动能原理都是“烧开水”。蒸汽机是通过烧热水的活塞运动供能,内燃机是通过燃料本身的剧烈燃烧产生气体供能。
燕肃所预想的是蒸汽机,但他的“木牛流马”需要的是内燃机。这就是他设计“心脏”后,迟迟无法突破困境的原因。
燕肃已经找到了替代人力畜力的办法,但他当时想到的办法并不适合他所制造的精密机械。
但燕肃认为自己的思路没有错。他试图减小蒸汽机的体积,一直没能成功。
他在病床上的时候,改变思路,准备从燃料入手,寻找能燃烧后直接产生气体的燃料,这样就可以减少烧开水的步骤,让燃料直接变成“开水”。
这就是内燃机的原理了。
可惜,上天给燕肃的时间太少了。当他想到了这个办法的时候,他已经大限将至。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陈标也在感叹,悠悠苍天,何薄于大宋,何薄于华夏?
但凡燕肃晚死一两年,这历史可能就大不相同了。